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月二“龙抬头”,这样对你的头发,比同龄人年轻好几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月二“龙抬头”,这样对你的头发,比同龄人年轻好几岁!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38295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很多人选择在今天理发,除了理发,春季还要重视养发和护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让头发变黑、如何促进头发生长以及如何养护头发等实用建议。

怎样让头发“黑”回来?

五黑水

功效:黑色入肾,黑色的食物对补肾有一定好处,长期坚持喝五黑水有助于补肾、保养头发。

食材: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桑葚、黑枸杞。

制作方法:将5种食材放入豆浆机中,打磨成豆浆后饮用。

梳头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主骨髓,其华在发”,通过梳头可以很好地促进清阳上升,气血调和。若血气盛,则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润而黑。

早上是阳气生发之时,此时梳头可以促进阳气萌生,帮助气血流通、清利头目,防止春困的发生。有时间的人,中午和晚上也可以多梳头,但要长期坚持方有保健之效。

梳头时可以从前发际线一直梳到后发际线,顺着经络梳,梳两三分钟即可。梳子以牛角梳、木梳等不会产生静电的为佳,梳齿疏密适中,齿端不能太尖锐,且要时时保持梳子的清洁。

手边没有梳子时可以用手指梳头,由前往后梳,并用指腹在头皮上画圈按揉或轻敲头皮,可促进气血流动。如果头皮某区域头发变白、掉落特别明显,可在这个地方加强按摩。

大枣制何首乌茶

  • 大枣:10枚
  • 制何首乌:30克

功效:补益精血、固肾乌发。

做法:将30克制何首乌洗净,放入铁锅,微火翻炒出香味,趁热研成粗末,一分为二,放入密封袋中,封口备用。将10枚大枣洗净,备用。每次取1袋制何首乌末、5枚大枣同放入大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

食用禁忌:此方适用于肾精亏虚引起的脱发、白发等症。平素大便溏薄之人忌食。

如何让失去的头发长回来?

侧柏叶洗头

功效:侧柏叶煮水洗发,可缓解轻度脱发的情况。

药材:侧柏叶150克。

操作步骤:加3升的水煎煮1020分钟,放凉后直接清洗头皮,每周洗23次即可。

使用禁忌:对侧柏叶过敏、头部有溃疡外伤的人群,不适宜用侧柏叶洗头发。用侧柏叶洗头发的药效有限,仅起辅助作用,不可代替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的治疗作用。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指导下用药。

熟地黄黄精桑葚茶

  • 熟地黄:6克
  • 黄精:6克
  • 桑葚:6克

功效:三种药材都有填精益肾的功效,一起代茶饮可以起到滋肾养发的作用。

做法:三种食材各取6克,用开水煮十几分钟即可。

食用禁忌:适用于肾精亏虚引起的脱发。孕妇、儿童以及脾胃虚寒等人群一般不建议饮用。

生活起居调护

  1. 戒烟戒酒。
  2. 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肥肉、油炸食品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 洗头不宜过勤,烫、染、吹发次数不宜过于频繁。
  4.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及过度操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5. 过度压迫、摩擦和牵拉头发会引起脱发。因此,束发时不要过度牵拉头发,也不要将头发绑得太紧。

怎样养出乌黑亮丽的好头发?

祛湿健发茶

  • 枸杞:10克
  • 山楂:10克
  • 菊花:3~5克
  • 荷叶:3~5克
  • 乌龙茶:3克

功效:祛湿健脾、健发、改善头皮出油。

做法:将五味食材一起放入养生壶,用开水煮制10分钟就可以了。

饮用提示:这款代茶饮口感较好,一般可以先喝7天,看看功效如何。如果有腹泻的症状,或者是脾胃比较差的人群,荷叶、菊花就需要减量了。如果没有不舒服,那么可以再喝7天。

食用禁忌:儿童、孕妇、消化功能差的人一般不建议饮用。

正确洗头

春天气温上升,油脂分泌增加,头发更容易吸附灰尘、过敏原等。一般秋冬季每周洗12次,春夏季每周洗23次,太频繁洗头会破坏头皮的调节功能。

洗头前可先梳顺头发,使灰尘浮至表面,避免湿发梳头;水温不要过高,以40℃左右为宜;避免将洗发水直接倒在头皮上,可先在掌心揉出泡沫,再轻柔按摩头皮;吹头时同样应避免温度过高,以免刺激头皮。

按揉穴位

根据不同部位的头发问题,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按摩。

例如,头顶部位与厥阴肝经、督脉有关,可以按摩百会、四神聪、三阴交、太冲等穴位。

前额部位与阳明经和脾胃有关,可以按摩足三里、合谷、神庭、头维等穴位。

两鬓部位与少阳胆经有关,可以按摩率谷、阳陵泉、中渚等穴位。

枕部与膀胱经和肾有关,可以按摩肾俞、太溪、风池等穴位。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压法,以拇指指腹,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揉或按压,每穴按20下,以自觉酸胀为度,每日2~3次。


专家提醒: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日常服用任何中药都需要遵医嘱,切勿为了追求疗效,擅自滥用中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