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藏红花:一朵花带动乡村振兴
崇明藏红花:一朵花带动乡村振兴
“你很难想象,我们村曾是有名的‘讨饭村’。过去,崇明一直流传着永乐村‘108根讨饭棒’的故事。解放后,永乐村开垦围淤、垦拓良田,终于摆脱了‘讨饭村’的名号。改革开放后,上药公司对永乐村结对帮扶,帮其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发展藏红花种植产业,带村民逐步走上致富路、幸福路。”姿蔓西红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万建达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道。
万建达从20岁开始便跟随父母种植藏红花。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当初种藏红花只是想增加一些收入,没想到后来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也水涨船高。现在,一公斤藏红花最高可以卖到3.2万元,这让我们看到了种植藏红花的巨大潜力。”
“花中黄金”的崇明故事
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是中国十大贵细药材之一,价格极高,极为稀贵。藏红花的珍贵之处在于花蕊的雌蕊部分,尤其是花蕊上三分之一的干花丝,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平均每百朵鲜花才能收获一克花丝,售卖时按品质论克定价,被誉为“花中黄金”。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藏红花种球及种植技术,并在上海崇明、嘉定等地进行初步试种。“崇明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加上长江及东海水体的调温作用,非常适宜藏红花生长发育。”崇明区庙镇农业农村办主任范春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崇明与藏红花原产地伊朗在同一个纬度,拥有优良的生长环境,当地的沙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球茎类植物。
崇明区庙镇永乐村的老村长万安年届八十,正是当年永乐村首批参与藏红花引种的领路人。他向记者回忆,改革开放后,随着外省药材在上海市场流通,崇明本地药材的收购价格逐渐走低,当地亟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曾是上海市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的庙镇,得到了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上药公司”)的青睐,被选为大规模引种藏红花的试点。永乐村,也在这个历史性时刻,迎来了转变契机。
不过,一开始,村民们对藏红花这一外来新作物充满了未知。当万安被叫到乡里对接扶贫事宜,得知要试种藏红花时,他的心中充满激动,但也深知这一任务艰巨。藏红花并非我国本土药材,村民们对其知之甚少,既担心种植技术难以掌握,又忧虑市场前景不明朗,最初响应的村民寥寥无几。
然而,万安并未因此气馁。他和另外两名村民一起四处奔走,耐心向大家解释藏红花的种植前景和经济效益,最终成功说服4户村民参与试种。这7户人家分别试种了半亩地,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第一年就成功收获了藏红花丝。有了成功先例,上药公司及时前来收购,村民们终于放下心中疑虑,纷纷加入藏红花的种植行列。
近年来,随着藏红花产业不断壮大,崇明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藏红花种植与交易中心,其拥有全国最大的藏红花人工种植地,尤以庙镇永乐村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藏红花之乡”。
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万建达和村民们不断探索种植技术。他们借鉴伊朗的种植经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品种改良,采用“大田种球、室内育花”的方式(即每年4—5月,把藏红花种球从地里挖出,移到智能化育花大棚内进行培育,11月摘完花后再将其移到田里种植),确保藏红花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下成长。
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行动。近年来,为了确保农户们的藏红花拥有稳定的销路和收入来源,政府部门协调上药公司与经济合作社共同合作,负责收购农户们种植的藏红花。这一举措有效地保障了农户们的经济利益,激发了他们的种植热情。
以永乐村为例,作为享有盛誉的“中国藏红花之乡”,在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后,政府部门进一步对其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成立上海花红永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花红永乐”品牌。这不仅提升了藏红花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为农户们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平台。
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
范春贤分析认为,藏红花产业的发展对当地产生了以下两方面积极影响。一方面,藏红花产业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种植藏红花之前,当地老百姓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年收入微薄。而藏红花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作物,其大规模种植促使崇明地区的农业结构从传统粮食作物向更多元化、经济价值更高的方向转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还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藏红花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永乐村最初只有七八户种植,现在已经有近一半的农户都种植了藏红花。该村藏红花种植面积约700亩,每亩产值高达3万~4万元,年产值已达2000余万元。藏红花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丰厚收入,也为崇明岛的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崇明藏红花种植业务主要集中在大型合作社,如上海华宇西红花合作社(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上海姿蔓西红花合作社、上海瀛洲西红花合作社、上海番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崇西特色农产品开发研究所等十几家合作社,它们承载着崇明藏红花种植的主要力量。
然而,近年来,崇明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就业渠道多元化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对藏红花种植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范春贤向记者坦言:“昔日经验丰富的种植能手已步入老年,而年轻一代对藏红花种植的热情和技术掌握程度均有所不足,导致藏红花种植面积逐年缩减。”
他补充说,目前收购市场中还有源自崇明种球的外地花丝,尽管其苷I、苷II含量不如崇明藏红花,但价格相差无几,这无疑对崇明种植户的信心造成了打击。面对这些挑战,范春贤表示,崇明庙镇将从多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地理标志申请工作,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和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崇明藏红花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崇明藏红花产业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目前,崇明藏红花种植面积约1000多亩,年产花丝量在700~800公斤,年产值3000余万元。除了传统的药材销售,还开发了藏红花面膜、藏红花香米、藏红花老白酒等衍生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从“讨饭村”到“幸福村”,崇明藏红花不仅改变了永乐村的命运,也成为了崇明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万建达等种植户的带领下,这朵“花中黄金”正在崇明岛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