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堂《学生幸福课程》让记者直呼“香迷糊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堂《学生幸福课程》让记者直呼“香迷糊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eb.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483261


学生们在制作娄塘塌饼(摄影:徐瑶君)

“自古以来,上海的民谣里便一直流传着‘食娄塘’的说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娄塘塌饼’正是娄塘食文化的活态传承。我们在揉面、和馅、煎烤中体验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着祖辈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在嘉定区娄塘学校,一位初中生娴熟地向来访的外校学生介绍起来。

然而,这可不是在录美食节目,而是在展示一门让学生感到幸福的特色校本课程。缘何感到幸福?记者走进学校的“娄塘食社”,捕捉到了许多香甜的教育成果。


娄塘食社(摄影:徐瑶君)

12月20日下午,娄塘学校热闹非凡。来自嘉定区各个学校的师生代表聚集在“娄塘食社”,换上围裙,戴上帽子,亲自体验了一把娄塘学校的食文化课程,在娄塘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他们完成了草头塌饼与桃酥的制作,更是自主DIY设计了属于自己的点心包装盒。

作为嘉定区《学生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领衔校和嘉定区劳动教育特色校,娄塘学校打造了“美食+”特色校本课程,将生活技能与情感发展相结合,通过食材认知、烹饪技巧和餐桌礼仪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素养。本次活动便是学校食文化课程与《学生幸福课程》校本化实施项目的成果展示。


娄塘学校学生的课堂日常(学校供图)

为何要打造以美食为主题的特色校本课程呢?副校长俞燕易分享了学校的初衷与期盼。她坦言,娄塘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为随迁子女,对娄塘当地的美食文化并不了解,此外,学生家长多为双职工,无法兼顾到孩子的每顿晚餐。

因此,培养学生的烹饪技能是生活刚需,传承娄塘古镇的美食是文化刚需。

娄塘学生在炒菜(学校供图)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娄塘学校的美食特色校本课程经历了两个版本。

1.0版本时,学校更注重动手实践。彼时,“娄塘食社”成为了学生们的“快乐老家”,每学年的11月下旬至1月,六至八年级的学生们都会以班级为单位在这里度过有趣的烹饪时光,在食堂厨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做得来花卷,也炒得来鱼香肉丝。当时,学校的课程设置初衷更多着眼于让孩子提高生活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并为自己是“新娄塘人”而感到自豪。

美食特色校本课程现场(学校供图)

**2.0版本时,学校开始探究研发“美食+”综合实践课程。**2024年,学校开启了将美食主题与多学科进行融合的创新尝试,没想到,再次收获了学生的喜爱。

由多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团队研发了13个丰富多彩的跨学科项目,例如:语文老师陈佳瑶设计了“汉字厨房”课程,让一年级学生在拼音识字的过程中了解美食卡片;数学老师陈欢欢设计了“灯火阑珊处邂逅非遗美食”课程,运用几何知识教学生搭建绘有娄塘美食图案的文创花灯;音乐老师洪学明以童谣改编为载体,融入娄塘塌饼元素,创作了易于传唱的美食歌曲;美术老师张素君带领学生设计了可用于文创打卡的印章图案和具有国风色彩的美食包装盒。除了和各学科贯通之外,学校还积极发挥了“校家社”的联动作用,邀请社区工作者、学生导师与家长志愿者共同加入到烹饪授课团队中。

学生制作的文创花灯(摄影:徐瑶君)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非遗美食,吃到自己做的美食,那种感觉很棒!我会把剩下的这些带回去给同学和爸妈分享。”徐行中学六年级学生李天曦一边往自制点心盒上盖文创章,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

学生展示自己做的点心盒(摄影:徐瑶君)

既饱腹又走心的“美食+”课程不仅让学生成了美食家,更让家长乐得笑哈哈。

娄塘学校学生陈欣怡的妈妈便为学校的美食特色校本课程大力点赞,她感慨道:“几年来,我见证了女儿和她同学的成长。起初,她们拿刀切青菜都哆哆嗦嗦,可现在,蒸、炸、煎、炒,样样都能露一手。以前,女儿挑食,嫌这个不好吃,那个没味道。现在,大人做什么她就吃什么,还主动倡导全家光盘。孩子学会做饭后便了解了父母做饭的辛苦,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我觉得,学校的劳动教育真的意义深远。”

娄塘学校八年级学生郑自强如今早已成为了家中人人称赞的“大厨”,能够做出七八道菜招待亲朋好友。“六年级的时候,他说在学校学做菜,我们还挺惊讶的,没想到学校还有这样的课程。周末我和孩子爸爸加班时,他不仅能照顾好自己,还会给我们留饭,我们吃在嘴里,乐在心里。”郑自强妈妈分享道。

学生们开心地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学校供图)

开展这一课程后,学生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在他们脸上看到了自信和幸福的笑容。”俞燕易回答道,“有的孩子在学业成绩上并不出众也不太被关注,但在美食特色校本课程上却展现出了优秀的动手能力与烹饪技能,收获了同伴与家长的赞美。”她坚信,通过这样的课程平台,将有更多的孩子被“看见”,被“照亮”。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观察者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