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秦志臻手绘山西古建,带你领略千年艺术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秦志臻手绘山西古建,带你领略千年艺术之美

引用
中文国际
10
来源
1.
https://sx.chinadaily.com.cn/a/202408/28/WS66ceebe3a310b35299d38fd3.html
2.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4/0607/c64387-40252210.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5A00OEN00
4.
https://m.sohu.com/a/767973116_120161493/?pvid=000115_3w_a
5.
https://www.sohu.com/a/767821355_121186586
6.
https://m.sohu.com/a/784277790_163278
7.
https://wlj.taiyuan.gov.cn/wlzx1/20240424/30120840.html
8.
https://www.mj.org.cn/mjfc/hyfc/202406/t20240624_287350.htm
9.
https://m.nfcmag.com/article/9293.html
10.
https://www.sxgov.cn/content/2024-08/30/content_13290996.htm

“厉害,像林徽因和梁思成前辈那样,留下这人间最美的工艺”“山西大男孩,好样的!”……4月3日,山西日报抖音号发布的一条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展示的80幅山西古建手绘作品,引来众多网友盛赞。这些作品的作者,就是1995年出生的太原插画师秦志臻。

01

童年的古建情缘

秦志臻,笔名白泽,1995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他从小就住在晋祠旁边,经常跟着姥爷去看各种寺庙和古建筑,听姥爷讲各种传奇故事。这些童年经历,为他埋下了热爱古建的种子。

大学时,秦志臻选择了国画专业,在天津师范大学系统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相关知识。毕业后,他回到太原,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虽然他的专业是国画,但他选择用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铅笔线稿加水彩渲染,来描绘山西的古建。

02

独特的艺术风格

秦志臻的作品通常以古建为主体,搭配一些代表性的建筑细部或者文物,再配以文字说明。这种构图方式既突出了建筑本身的特点,又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在色彩处理上,他力求还原古建原有的色调,达到“画旧如旧”的效果。

创作时的难点在于,既要掌握好建筑的结构和比例,也要做好色彩的调和,以此最大程度地还原那种岁月斑驳的颜色,达到画旧如旧的效果。为了能描绘出还原度更高的古建,秦志臻也参考了古代建筑方面的书籍。

这种小巧精致、色彩清新的小画更易于传播,人们也更容易接受,能做到雅俗共赏。他的作品通常以一种相对通俗的艺术手法来呈现山西最极致的古代建筑艺术,因此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03

社交媒体上的“古建使者”

2022年,秦志臻开始尝试画自己熟悉的晋祠。他在纸上用铅笔勾画一番,又用水彩上色。“上完色,我发现还挺好看。当我把这个作品放在网上后,点赞留言收藏的人很多,这让我很受鼓舞。”秦志臻说,他的古建绘画之路也由此开始。

如今,秦志臻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上都有作品发布,也拍了一些介绍古建的视频。他的小红书账号“白泽”已有2.5万粉丝,获赞与收藏达到13.7万。不少网友表示,被山西古建的魅力震撼和吸引,很想来实地看看。

04

文创之路:让古建“活”起来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有人提议他把画制作成明信片、拼图或者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决定尝试下,没想到产品出来特别受欢迎,我心里也是成就感满满。”他补充说。

秦志臻还计划开发更多类型的文创产品,比如让古建“活”起来的文创,赋予这些古建、文物新的生命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它们、喜爱它们。

05

未来的古建守护者

秦志臻的目标是把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画下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常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各地的古建筑,目前已完成80余幅作品。

最近,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发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该游戏采用了山西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景观为主题元素,凭借出色的视觉效果和游戏设计收获了玩家的高度赞誉。 “通过这款游戏,我对中国古建和雕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打算以叙事的方法把它们画出来,以供更多人了解欣赏。”秦志臻说。

秦志臻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相信,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古建筑,才能真正实现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