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的营养新趋势:高蛋白低糖饮食
慢阻肺患者的营养新趋势:高蛋白低糖饮食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超重和肥胖症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3.9%上升至2019年的8.0%。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中占比由1990年的1.9%显著上升至2019年的6.5%;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中占比由1990年的3.2%上升至2019年的7.7%。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慢阻肺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慢阻肺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0.7是诊断的重要标准。慢阻肺的治疗目标是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包括预防疾病进展、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减少病死率。慢阻肺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
高蛋白低糖饮食的科学依据
高蛋白低糖饮食之所以成为慢阻肺患者的营养新趋势,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依据:
改善呼吸肌功能:慢阻肺患者常常伴有呼吸肌疲劳和无力,高蛋白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氨基酸,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改善呼吸肌功能。
降低呼吸负担:高糖饮食会导致二氧化碳产生过多,增加呼吸系统的负担。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心脏和呼吸系统的负担。
增强免疫力:优质蛋白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患者抵抗感染,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
具体实施方法
那么,慢阻肺患者应该如何实施高蛋白低糖饮食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蛋白质摄入:每日应摄入约100-120克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鱼虾类、禽类、畜肉类、乳类、豆制品等。例如,100克瘦猪肉约含20克蛋白质,100克鸡蛋约含13克蛋白质,100克牛奶约含3克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精制米面等高糖食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等。同时,注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体重过度增加。
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以及钙、镁、锌等矿物质,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
合理搭配: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可以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实际操作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慢阻肺患者应该如何实施高蛋白低糖饮食呢?以下是一些患者分享的经验: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食欲和消化,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
监测血糖: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的慢阻肺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
补充营养素:可以考虑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如Probody槲皮素等,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
在实施高蛋白低糖饮食的过程中,慢阻肺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饮食方案需要根据个人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避免过度:高蛋白饮食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摄入蛋白质,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需要适量。
监测肾功能: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
遵医嘱用药:饮食调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患者仍需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
高蛋白低糖饮食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趋势,为慢阻肺患者提供了一种改善病情的新选择。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饮食方案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随意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