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R新规来袭!车企如何应对?
GSR新规来袭!车企如何应对?
从2024年7月7日起,所有在欧洲销售的新车必须强制配备欧盟通用安全法规(GSR)规定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这一新规的实施,不仅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也为提升道路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
GSR法规的核心要求
GSR法规旨在大幅减少欧洲道路交通事故,据统计,约9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失误引起。为此,新规强制要求所有新车配备以下六项ADAS功能:
行驶区域信息提示系统(MOIS):通过雷达传感器监测车辆前方盲区,避免与行人或骑行者发生碰撞。
盲点信息预警系统(BSIS):检测周围环境,降低事故风险,尤其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
倒车信息预警系统(REIS):覆盖车辆后方盲区,减少城市环境中因倒车引发的碰撞。
智能车速辅助系统(ISA):识别速度限制标志,提醒驾驶员减速或主动干预超速行为。
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DDAW):监测驾驶员状态,在发现疲劳迹象时发出警告。
胎压监测系统(TPMS):实时监控轮胎气压,确保行车安全并提高燃油效率。
此外,从2024年7月开始,新车还需安装车载酒精检测装置,以进一步预防酒驾事故。
对车企的具体要求和挑战
这些规定不仅推动了汽车技术的进步,还为相关产业如传感器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同时,欧盟的高标准也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了标杆。
对于车企而言,GSR法规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 各系统需满足特定的技术标准,例如REIS须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158号法规。
- ISA系统需结合摄像头和地图数据,适应各种天气条件,并具备光学字符识别能力。
- DDAW系统必须能够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如视线角度、眼睛跟踪等)精确识别驾驶员的状态。
- TPMS系统需要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监测轮胎的气压或气压变化,并将相应的信息传递给驾驶员。
车企的应对策略
面对GSR新规,车企需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技术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提升ADAS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改进传感器的探测精度,优化算法以提高识别准确率,确保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工作。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紧密合作,确保关键零部件的供应稳定。同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其产品符合GSR的技术要求。
合规认证: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对产品进行严格测试,确保所有系统都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这包括功能安全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人才培养:加强内部培训,提升研发团队的技术能力。同时,引进具有相关经验的高级人才,以加速技术开发进程。
市场策略:针对欧洲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例如,针对不同国家的驾驶习惯和道路条件,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
中国车企的应对情况
中国车企在布局欧洲市场时需特别注意GSR法规要求。蔚来、极氪、小鹏等品牌在欧洲建立了本地团队或子公司,积极应对新规挑战:
技术储备: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如蔚来ET7等车型已配备多项ADAS功能,为满足GSR要求奠定了基础。
本地化策略:针对欧洲市场特点,进行产品本地化调整。例如,根据欧洲的道路环境和驾驶习惯,优化ADAS系统的算法和参数。
合规性准备:与欧洲当地的检测认证机构合作,确保产品符合GSR及其他相关法规要求。
市场布局:通过建立本地团队和售后网络,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新规实施的影响和展望
GSR法规的实施将带来深远影响:
提升道路安全:通过强制安装先进的安全系统,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保护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
推动技术创新:法规要求促进了汽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产业机遇:为传感器、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全球示范效应:欧盟的高标准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了标杆,可能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跟进类似法规。
对于车企而言,GSR新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积极应对法规要求,车企不仅能提升产品竞争力,还能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先机。同时,这也要求车企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以适应日益严格的法规环境。
面对这一挑战,车企们该如何应对呢?从技术升级到供应链管理,从合规认证到人才培养,车企需要全方位布局,才能在智能驾驶时代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