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推荐:如何有效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华医学会推荐:如何有效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其传播途径多样,包括血液传播、直接感染(如外伤或手术)以及通过周围神经途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征等。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辅以支持疗法和并发症管理。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为重要。根据中华医学会的相关指南,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
皮肤准备:术前一天晚上使用抗菌或非抗菌肥皂进行全身沐浴,或使用洗必泰等抗菌剂进行擦浴。
血糖控制:围手术期血糖应控制在6.1~8.3mmol/L,特殊人群可适当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可维持在7.8~11.1mmol/L。
缩短住院时间: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建议口服或鼻饲富含多种营养素的配方营养液,以改善营养状况。
抗生素使用: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在手术切皮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需考虑抗生素的半衰期。
术后护理
环境管理:保持病室通风,周围环境整洁。床头抬高30°~45°,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探视者应注意手卫生,确保手卫生用品便于获取。
营养支持:优先提供肠内营养,而非肠外营养。对于误吸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幽门后喂养。
导管管理:各类导管(如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应每日评估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除。置管部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切口观察:密切观察切口处敷料情况,注意有无伤口或引流管脑脊液漏和皮下积液,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建议以预防术后感染为目的延长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持续监测:对于门诊手术或术后住院时间较短的患者,应做好持续监测和健康宣教,预防感染与并发症发生。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合理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减少人群聚集: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这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健康饮食:保证钙质和维生素C的充足供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粗粮杂粮。
增强体质: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对于手术患者而言,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而对于普通人群,则应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预防胜于治疗,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