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三气周瑜》:从叶盛兰到包飞的艺术传承
京剧《三气周瑜》:从叶盛兰到包飞的艺术传承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三次用计激怒周瑜,最终导致其病亡的情节。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展现了两位军事天才之间的智谋较量,也反映了复杂的人性与政治斗争。
京剧《三气周瑜》的剧情梗概
京剧《三气周瑜》以《三国演义》为蓝本,讲述了周瑜三次被诸葛亮设计激怒的故事。剧情大致如下:
第一气: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留下曹仁驻守南郡。周瑜与诸葛亮约定,若周瑜攻取南郡失败,则由刘备接手。周瑜虽受伤但仍巧设计谋击败曹军,却没想到南郡已被诸葛亮抢先占据。得知消息后,周瑜气得旧伤复发,金疮迸裂。
第二气:为夺回荆州,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孙权妹妹孙尚香为诱饵,假意招亲引刘备入吴,企图将其扣押并逼迫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吴国太真心喜欢刘备,促成婚事。周瑜转而计划长期软禁刘备,并用声色迷惑他,但又被诸葛亮识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顺利返回荆州,并命士兵高唱“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羞辱周瑜。
第三气:东吴多次索要荆州未果,周瑜便提出借道攻打西川之名,实则图谋夺取荆州。然而,他的计划又一次被诸葛亮看穿,导致东吴军队陷入重围。周瑜旧伤复发,最终吐血而亡,临终前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叶盛兰:开创“活周瑜”的艺术典范
叶盛兰(1914—1978年),原名端章,字芝如,原籍安徽太湖,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叶派艺术创始人。9岁进入祖父叶春善创办的富连成科班。始学旦角,后改小生。16岁出科,各班争先邀聘。30岁成立育化社,领衔演出《周瑜》《罗成》等戏,开创小生挑班的先例。35岁参加中国京剧院,演出剧目甚众,备受观众推崇和爱戴。其扮像英俊,表演细腻,行腔华丽婉转,“龙、虎、凤”音俱全,擅长表现剧中人英武之气,创立了叶派小生艺术及独特风格,对中国京剧院、整个京剧史有着特殊的贡献。
1945年8月,叶盛兰在北京大众剧场首演《周瑜》,轰动一时。他将周瑜的儒雅与英武完美结合,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华丽的唱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周瑜形象。在《临江会》一场中,叶盛兰通过眼神、身段和念白,将周瑜发现关羽时的惊骇、钦佩与嫉妒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活周瑜”的美誉。
包飞:传承与创新的当代演绎
包飞是当代京剧小生名家,致力于挖掘整理恢复一些小生的优秀剧目。他主演的《周瑜》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结合时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对故事结构、表现手法和唱腔安排进行了微调和修改。在人物造型上,遵循京剧的艺术规律,采用传统的扮相,沿用传统的服饰,严格按照人物的行当来进行妆扮。在舞美置景上亦是如此,传统的桌椅、现成天幕背景,一戏多用、美观大方。这样,既省去了因添置行头、舞美道具而产生的支出,又能好学好演、降低运营成本。该剧在唱腔安排上匠心独具精妙设计,依据人物的需要安排了〔西皮流水〕〔西皮原板〕〔西皮二六〕〔唢呐二黄〕〔西皮快板〕〔西皮南梆子〕等多种小生行当的经典唱腔板式。包飞的嗓音条件好,刚健隽永明净圆润,高低自如游刃有余,行腔流畅平稳,润腔细腻婉转、情绪饱满。包飞不仅运用声腔完美塑造了剧中人物,更是一场小生艺术的视听盛宴,尽展小生艺术的
包飞的表演既继承了叶派艺术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展现了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和华丽的唱腔,将周瑜的儒雅与英武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京剧盛宴。
艺术价值与文化影响
京剧《三气周瑜》不仅是京剧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通过生动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人物性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首先,该剧通过周瑜和诸葛亮的智谋较量,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智慧。周瑜的儒雅与英武、诸葛亮的智慧与机智,都通过演员的表演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其次,该剧通过京剧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京剧的唱、念、做、打四功法结合,将文学、音乐、舞蹈、说唱、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门类综合统驭在一个戏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该剧通过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美。周瑜的儒雅与英武、诸葛亮的智慧与机智,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美。
京剧《三气周瑜》是一部集历史、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