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引领自动驾驶创新浪潮: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深圳引领自动驾驶创新浪潮: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3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763亿元,同比增长38.2%。这一亮眼的数据,折射出深圳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领跑的雄心与实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正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政策法规为保障,以商业应用为先导,打造全球自动驾驶创新高地。
技术创新:车路云一体化加速落地
在深圳市坪山区的湾区智能网联试验场,一辆普通的比亚迪电车正在进行测试。通过雷达感知及算法运作,车辆不仅能以三维建模形式展现周边路况,还能根据信号灯、行人和来车提前预警,确保行车安全。这是深圳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的一个缩影。
车路云一体化,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技术路径。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紧密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处理及全局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目前,深圳已完成近千公里测试道路建设,其中坪山区实现440公里全域开放,完成143个路口智能化改造,挂载60台网联摄像机、11台鱼眼相机、14台毫米波雷达等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认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通过获取路侧场景数据,对车端数据形成有力补充,可以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模型。这一技术路径不仅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更为未来智慧交通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政策创新:立法先行破除发展障碍
2022年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该条例全链条解决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准入、使用管理、事故认定等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在此基础上,深圳各区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南山区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试点管理办法》和《功能型无人车测试及应用试点管理办法》,建立了“区联席工作小组+第三方机构”的协同管理工作机制,明确了商业化运营试点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破解了产业发展面临的路权、准入、监管等难题,更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立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商业应用:从测试到运营的跨越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深圳的自动驾驶应用正从测试阶段迈向商业化运营。目前,深圳已初步实现功能型无人车常态化、多元化场景运营试点。仅以坪山区为例,累计开通近40条无人配送车示范线路,已有46辆无人配送车获批上路,开展城市配送服务。
在Robotaxi领域,深圳同样走在前列。2022年6月,坪山区率先为AutoX、百度萝卜快跑颁发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牌照,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在深圳正式落地。截至2024年11月底,坪山已累计完成超26000单,运行里程超50万公里。
此外,深圳还在多个领域开展自动驾驶应用试点:南山妈湾港建成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前海携手深圳巴士集团落地全市首批自动驾驶公交,开通4条示范线路。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不仅提升了城市交通效率,更为市民带来了便捷的出行体验。
产业生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
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产业生态。目前,深圳已集聚超2400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
在整车制造领域,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者,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领跑,还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不断突破。2024年7月,比亚迪获全国首张高快速路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在技术解决方案领域,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圳的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本地产业的发展,更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深圳有望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