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就医体验:医院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就医体验:医院的探索与实践
在医疗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成为各大医院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北京为例,2024年1至5月,全市互联网总诊疗量达64.8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9%,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患者对便捷就医的强烈需求。
改善就医体验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传统就医模式存在诸多痛点:挂号难、排队时间长、就医流程复杂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制约了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各地医院积极响应,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优化就医流程,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创新举措提升就医便捷性
预约服务精准化
预约服务是改善就医体验的关键环节。目前,北京已有290家二、三级医院接入“114”预约挂号平台,实现号源统一管理。平台不仅与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后台共享验证,还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预约服务。例如,135家医院已实现号源直连,270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109家医院展示出诊医师头像和专业特长,让患者能够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医生。
信息化建设提速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支撑。北京积极推进“三医联动”信息化建设,通过“京通”小程序集成医疗、医保、医药服务,实现一个入口、一次登录的便捷体验。目前,已有152家医院实现检验报告线上查询,124家医院支持医疗影像线上查询,59家医院覆盖电子票据服务。此外,全市建成73家互联网医院,252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就医秩序优化
为改善就医秩序,北京各大医院纷纷推出创新举措。164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229家医院在重点科室应用电子叫号系统,61家医院实现线上查询候诊顺序。同时,二三级医院普遍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诊,预约就诊率高达85%以上。部分医院还开设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进一步满足患者多样化就医需求。
创新服务模式引领医疗新趋势
互联网医院打破时空限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模式。通过推出“碎片+实时”出诊模式和云诊室功能,实现一周7天全时段覆盖的诊疗服务。目前,该院互联网医院已注册近200万名患者,累计提供60万人次的互联网诊疗及咨询服务,并为6万多患者提供了处方开具及全国药品配送服务。
跨境医疗服务创新
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医疗服务成为新趋势。香港和内地医疗机构通过合作,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选择。例如,深圳罗湖区中医院在莲塘口岸提供免费接驳车服务,并开通粤语资讯专线和导诊服务;宝安区人民医院则设立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采用香港诊所的装修风格和就诊流程,让港人就医更加便捷。
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医院在改善就医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北京为例,互联网诊疗量大幅增长,患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医疗服务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患者就医体验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改善就医体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院、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医疗服务将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