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罗马丧胆的“上帝之鞭”竟是个失败者?
让罗马丧胆的“上帝之鞭”竟是个失败者?
阿提拉,这个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人领袖,曾让整个欧洲闻风丧胆。他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其军事才能和统治手腕令人敬畏。然而,这位传奇人物最终却以失败者的身份载入史册。
在这之前,阿提拉已是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他带领匈人在民族大迁徙的乱局中纵横捭阖,并有了“上帝之鞭”的称号。历史上还有两位著名君王有此称号,一个是哥特王阿拉里克,另一个就是缔造了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
他的头号功绩自然是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帝国,其面积比当时中国的南北朝加起来还大。一个游牧民族能建立如此广阔的帝国,史上能与之相比的似乎也只有帖木儿帝国与蒙古帝国。
匈人帝国疆域及进攻路线
那么他靠什么建立了如此伟业呢?
首先,阿提拉总能在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
阿提拉早年曾被当做人质送往罗马,在那里学习了罗马的军事知识,因此他绝非有勇无谋的匹夫。
他的敌人攻击他 “性情多变”、“奸诈无比”,其实从反面说明了他善于研判局势,总能把握住最佳的战机。
比如他两次攻打东罗马。一次他趁东罗马忙于与北非的汪达尔王国交战,防御空虚;另一次,他是趁东罗马爆发饥荒和地震。
当他明确了想要将疆域扩大到高卢的战略后,阿提拉先是耐心地等待时机,直至高卢的法兰克人因为争夺王位发生内讧,他才决意剑指高卢。
其次,容易分裂的匈人特别需要一位强力的领袖,阿提拉正是不二人选。
匈人因内部部落众多,曾长期分裂,不成气候,最多被罗马当做雇佣兵用,阿提拉改变了这一切。
他掌权后,谋害了与他共治的亲哥哥,引发了一场内战,在鲜血中成为了匈人唯一的权力核心。
他善于用恐怖令臣民服从,曾让手下骑着马将叛徒活活踩死。
同时他也深谙如何用仁慈收买人心。在沙隆会战中,阿提拉大胆委任了两位日耳曼国王,其中有一位是东哥特人瓦拉米尔。阿提拉让他们进入了高级顾问团,正因为阿提拉也充分信任他们,他才委派瓦拉米尔去攻打他的亲戚西哥特人。
他还将从战争中掳来的钱财分发给弟兄们,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当时一位前去谈判的东罗马使者,还看到他的部将都用上了奢侈的银制餐具,而阿提拉却非常节俭,只用木盘进餐。
他的臣民都认为他是一位公正无私的君主,自然愿意为他肝脑涂地。
《阿提拉的宴会》,19世纪油画
然而,对于这样的“伟人”,我们仍然还说他是一个失败者,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他梦想征服三大帝国,无一成功。
这三大帝国是波斯以及东、西罗马帝国。
他先攻打波斯,并不顺利,因为波斯人的骑兵也很厉害,匈人毫无优势。
于是,他转而攻打东罗马,两度打到了君士坦丁堡,但却对其新建的城墙束手无策,而这道城墙后来又屹立了近千年,直到1453年才被奥斯曼帝国攻破(此处可a到1453年5月30日的君士坦丁堡)。
征服东罗马未果,阿提拉只好考虑相对孱弱的西罗马,不过他没有直接进兵意大利,而是想先消灭与西罗马唇齿相依的西哥特王国。
然而,这次他却遭遇惨败,抗匈联军在沙隆大败匈人,阿提拉在绝望下差点自焚,后来侥幸逃脱。
不过,他很快卷土重来,彻底摧毁了意大利北部的许多城市,但当他兵临罗马时,却在教皇的劝说下撤退了。
他没想到,这竟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罗马城。
《教皇利奥一世劝退阿提拉》,拉斐尔,16世纪
第二,他奉行“三光”政策,背上永世骂名。
阿提拉给后世留下了嗜血成性的印象,这是因为他和匈人奉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据记载,匈人所到之处,尽是无人埋葬的白骨。城市被破坏殆尽,除了在断壁残垣下避雨的零星路人,全城已是无人之境,连狗吠都听不到。
阿提拉的恐怖深深刻在欧洲人心中,多年以后,有关他的可怕故事还在流传,这体现了人们对他的憎恶。
据说,虔诚的不列颠公主曾与一万一千信女前去罗马朝圣,不巧撞上了匈人。阿提拉和部下顿生邪念,但因为信女们宁死不屈而无法得逞。恼羞成怒的阿提拉竟将她们尽数杀害,让鲜血染红了平原。
后来,在但丁的《神曲》里,阿提拉出现在地狱的第七层,浸没在一条滚沸的血河里洗刷自己的罪恶。
毫无节制的残暴使他背负千年骂名,绝对算是失败。
第三,身为一代帝王,他未能将基业传人,前功尽弃。
453年,妻妾成群的阿提拉回到自己的王宫,又迎娶了一位貌美的日耳曼少女。婚宴当晚,饮酒过度的阿提拉在睡梦中骤然离世。
阿提拉在新婚之夜流鼻血窒息而死
更不幸的是,他的众多儿子们为争夺王权,同室操戈,而那些曾忠于阿提拉的日耳曼人纷纷反叛。
于是,帝国土崩瓦解,速度之快堪比亚历山大帝国(此处可a到公元前323年6月10日的巴比伦),而且,巧合的是,当年亚历山大帝国也是因为皇帝的突然离世而迅速崩溃的。
除了偶然因素外,帝国崩溃的深层原因在于阿提拉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阿提拉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游牧民族政治组织松散的特点,但基本上还是靠个人威权统治,没有建立成熟、稳定的政治制度,他手下的匈人也仍然像是居无定所的流寇。
反观当时的日耳曼人国家,因为吸收了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所以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
总的说来,阿提拉更像侵略者而非征服者。他在历史上刮起了一阵狂风,留下的却只有废墟与苦难。他亲手缔造的帝国,也因为他疏于治理迅速崩塌,这再次印证了成因亦败因的规律。(详见规律10 - 成因亦败因:警惕优势变劣势)
历代评价
1.据说阿提拉的军队有五十万之众,而他又天生就是一个要来震撼全世界的人。用一种无法解释的方法,他让所有的国家都陷入了对他可怕传说的恐惧之中。
——约达尼斯
2.有一句描写阿提拉的凶恶、狂傲的话,说凡是他马蹄踏过的地方连草都不长了。
——爱德华·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