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戚压力大?嘉龄医生教你7招轻松应对!
春节走亲戚压力大?嘉龄医生教你7招轻松应对!
春节将至,面对亲朋好友的各种问候和关心,你是否感到压力山大?别担心,嘉龄身心科医师为你分享七大心理调适方法。从预先准备到主动说明,让你在团聚时从容应对各种敏感问题,保护自己的情绪健康。快来学习这些实用技巧,让这个春节更加愉快吧!
话术技巧:巧妙应对各类询问
学业压力篇
从小到大,学习都是中国孩子们与亲戚交谈时无法回避的话题。春节聚会,一见面便直奔“你的期末考试怎么样?”、“有没有拿奖学金?”的模式。或许你刚经历了考试的苦战,渴望放松,却又不得不面对这些千篇一律的问题。
话术应对之“先发制人”。主动询问亲戚近况,以其人之道还击。借用朋友圈的轻松问候,当你把话题转到他们身上时,或许能巧妙避开这些问题,营造一个更轻松的氛围。记住,春节的韵味在于热闹与团聚,而不是让人感受到的紧张!
求助搪塞篇
走进客厅,亲戚们对你刮目相看,一会儿要你修电脑,一会儿请教作业问题,这似乎是每个大学生的春节“盛典”。记住,遇到能帮的尽量给予支持,但如果无能为力,诚恳地解释自己的专业,减少他们的误解。亲戚的好奇心源于关心,传达你的信息,同时不忘表达理解和支持。
祝福表达篇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人反而不愿意表达感谢与祝福,心中涌动的情感总是难以言表。但其实,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一句简单的“新年快乐”,再加上你的良好祝愿就足够了。用真诚的语气、简单的祝福,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把“双向挂念”带入每一句问候中。
心理调适:专家建议来支招
学生篇:成绩不是唯一
徐永明主任医师建议,家长不要在春节聚会、走亲访友时过度询问孩子的成绩,在家不要总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家孩子比较,让孩子在假期可以好好松弛下来,享受春节假期。
对于学生来说,春节期间如何平衡学习与休息呢?徐永明建议,低学龄段的孩子,可以充分融入节日氛围中,松弛、撒欢地玩耍,既保留对春节的期待,又保持阅读、运动等习惯。面对年长的孩子,父母可以与孩子在放假前沟通好假期安排,尤其是手机、游戏的使用情况。总体建议,先松后紧,开学前几天要提前“收心”。
年轻人篇:理性看待催婚
新年聚会时,年轻人往往又会面临父母亲戚的“催婚”压力,怎么保持情绪稳定呢?徐永明呼吁父辈、祖辈减少“催婚”,不要一股脑把内心焦虑转移给孩子。难得团聚,比起催婚,可以更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生活状态、感情状态,了解孩子暂时不想结婚的原因。
年轻人也可以多和长辈主动沟通自己的情况。比如多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告知目前的感情状态,是否有心怡对象,正在接触中。
中年人篇:量力而行
对中年人来说,新年往往面临着较大的消费压力:要给小辈们发红包,给老人买补品,朋友孩子的婚礼又要随份子钱。当感到新年消费压力过大时,有哪些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徐永明建议,在节前,夫妻俩要就自己的经济水平商量好春节消费的预算。如果返乡过年,也提前和父母沟通送礼、包红包等的规格。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超额消费既会增加负担,也会导致焦虑。春节,最主要的意义是团圆,不需要充阔气。
内向者篇:适度为宜
很多年轻人都自嘲“社恐”(社交恐惧症),一想到新年的大小聚会,很是头疼。徐永明建议,如果真的内向、社恐,不要太勉强,可以减少不必参加的聚会,选择让自己更舒适的方式过年。
生活方式:保持健康节奏
今年春节有8天法定假期。不少人有类似体会——猛一下子从忙碌的工作中歇下来,反而空落落的,甚至莫名焦虑。怎么调节呢?
徐永明建议,春节假期,日常作息务必规律,避免晚睡晚起。如果一放假就开始花式熬夜,可以想见,身心状态都会大受影响。
其次,可以每天保持一定的户外运动,充足的阳光照射,会有效调节心情。
另外,饮食上也要避免暴饮暴食。
他也建议市民可以在假期前,和家人一同制定假期安排,张弛有度,有聚会有休息,在假期好好给身心“充电”。
新年期间,如果有明显的心理异样,要学会自我觉察。先和身边信任的亲人、朋友倾诉、表达,再自我调适。如果仍影响到正常生活状态,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增进亲情的好机会。通过以上这些技巧,相信你能在春节期间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社交场合,让这个春节变得更加愉快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