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上的文化宝藏
滇越铁路上的文化宝藏
滇越铁路,这条全长855公里的铁路线,自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筹建开工,至宣统二年(1910年)竣工通车,历时凡9年。它北起昆明,经边境小城河口出境,南至越南海防,是中国第一条跨境铁路,被誉为“世界第三大工程”。它的建成,不仅改善了云南边地的交通运输状况,更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沧桑巨变。
历史的见证
滇越铁路的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与血泪。参与修路的劳工苦力,除了云南土籍外,还有从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等省招募而来者,总数不下二三十万。由于劳动、生活条件极端恶劣,劳累、工程事故、病疫,尤其是监工虐待、折磨致死者近8万人(一说12000人),被人形容为“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即便如此,这条铁路的建成仍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任职浙江提学使的云南籍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第一次乘火车沿通车仅半年的滇越铁路还乡,曾作诗一首赞叹:“山川依旧物已非,云岭横贯大动脉。二月行程一旬度,万里雄关亟相随。”
文化的交融
滇越铁路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云南边地的现代化进程。各色新奇洋货:从罐头、手表、缝纫机到电灯、电话、自来水,还有西式建筑,都陆续登陆昆明;西装革履、脱帽、握手渐成时尚;喝咖啡、泡酒吧蔚然市井新潮;新式学堂开始普及,女童亦可入学受教……滇越铁路通车10余年间,昆明新张的酒店、洋行多达三四十余家,一时声望之隆,人称“堪比香港”。
然而,这条铁路也带来了深刻的矛盾与冲突。法国人利用滇越铁路操纵云南金融、邮政和电讯,大量攫取云南资源,尤以大锡一类有色金属为最。史载,通车头10年,滇越铁路每年运输量达64万余吨(其中个旧大锡一项为23万吨),法国滇越铁路公司仅收取运费一项便达数百万元。
遗产的保护
近年来,中越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同时,两国在教育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增进人文相通。2023年12月20日,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云南省博物馆签署文化遗产保护联合研究项目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究、展览交流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
滇越铁路,这条见证了中国近代史沧桑巨变的铁路线,如今已成为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它不仅是一条交通线路,更是一条文化线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保护这份珍贵的遗产,让它继续见证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