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助力肝癌早筛:创新实践与技术突破
社区卫生服务助力肝癌早筛:创新实践与技术突破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2022年肝癌新发患者达36.77万例,死亡人数31.65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社区卫生服务在肝癌早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肝癌早筛的社区创新实践
2024年4月,上海市闵行区卫健委联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启动“沪卫行动之‘肝爱自己’”大型肝癌早筛公益活动。该项目以“多点关注,多份健康”为主题,通过社区筛查和义诊服务,推动主动型健康管理新模式。活动选择康城社区作为首发站,为4万多居民提供便捷的筛查服务。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启动“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科普活动”,在徐汇区斜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该计划旨在提升居民对肝癌和筛查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及时发现肝癌高危人群,并为居民提供就近的筛查服务。
先进技术助力精准筛查
在肝癌早筛技术方面,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领衔团队研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检测试剂盒miRNA7™”成为重要突破。作为全球首个获上市许可的三类肝癌分子检测产品,该技术对极早期肝癌的检出率高达86.1%,比传统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出30%。对AFP阴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和84.5%,明显优于传统标志物的检测。
社区筛查的成效与展望
通过社区筛查和义诊服务,居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提高了筛查的便利性和效率。据统计,70%-80%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而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在日本,通过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分层筛查,BCLC A期肝癌占比达60%~65%,显著高于全球早期肝癌诊断率的10%~30%。
未来,社区卫生服务将在肝癌早筛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复制推广康城社区的试点模式,总结经验和优化流程,将继续为更多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也将进一步普及早筛、早诊、早治的理念,使居民“零距离”享受高质量的筛查服务,为社区主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助力肝癌早筛,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福祉,也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力量。通过医联体建设、技术创新和公众教育的多方联动,我国肝癌防治工作正迈向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