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俗生意火爆,义乌市场迎来旺季
春节年俗生意火爆,义乌市场迎来旺季
春节前夕,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内一片繁忙景象。作为全国最大的年货集散地之一,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他们忙着采购春联、福字、灯笼等传统年饰,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据统计,义乌年画、对联等年饰产品的整体销售额已达300亿元,红包一项头部企业就能卖出几亿个。
年俗生意的市场现状与趋势
随着春节临近,全国各地的年俗生意逐渐升温。在河北白沟国际商贸城,李秀夫妇的店铺内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春联和“福”字,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选购。而距离白沟1000多公里的义乌市场更是迎来了销售旺季,作为全国最大的年画、挂历、“福”字生产基地之一,义乌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吸引大量商家前来进货。
年货的最“刚需”——年饰,八成来自义乌。漫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那些纵横交错的通道里,年画、对联、挂历、灯笼、中国结、红包、电子鞭炮……汇成一片红色海洋。
这里年饰出货量大、品类丰富,可以说满足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年饰消费需求的大头。根据义乌年画挂历对联行业商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商会成员企业的整体销售额达300亿元。仅红包这一项,一家头部企业就能卖掉几亿个。
“招财求福,依旧是蛇年春节的主题,但今年财神元素格外火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的2楼,“新桃年饰”老板王伟忠笑眯眯地摆弄着功夫茶具,吐露“生意经”。
做了30多年年画生意的王伟忠,是义乌年画挂历对联行业商会秘书长。每年10月下旬是年画对联等节庆用品的采购高峰,至12月底“大局已定”。眼下,对于当年的市场动向和消费偏好,王伟忠已了然于胸,后续只需视情“补货就好”。
他对记者侃侃而谈:遇上蛇年,做年饰的行家普遍会把蛇设计得卡通、可爱,并搭配上其他吉祥物件比如鲤鱼、财神、元宝、铜钱等一起售卖。如果说“福”元素是每年毋庸置疑的榜一,那么,今年跟“发财”有关的元素就是商家必争风口。此外,10到20元的“中档”年饰成为主流,要占据“C位”需要三点:够红、够亮、够花哨。葫芦和红果挂件,是与年画搭配的两大“顶流组合”。
“简而言之,大家更舍得为‘好看’花钱了。”他说。
春节消费市场呈现三大趋势:
- 居民消费意愿较强,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分化明显
- 消费出现“K型”分化,高端消费和性价比消费两极分化
- 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大,县域经济成为消费新引擎
成功案例分析
在激烈的春节消费市场中,一些商家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成功突围。例如,新锐茶饮品牌果子熟了通过一场直播实现内容流量爆发,冲到了直播实时冲饮榜NO.1;佛跳墙品牌滋记通过在福建年货展会现场直播,实现GMV爆发7倍+;白酒品牌杜康和会稽山展开连麦PK,观看人次爆发797%。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除了优质的产品,创新的营销方式也是制胜的关键。通过直播带货、内容营销等方式,商家能够更好地触达目标消费者,提升品牌影响力。
春节做生意的实用建议
对于想要在春节期间做生意的创业者,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选品定位要准确: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和目标人群选择合适的产品。例如,农村地区可能更倾向于传统年货,而城市消费者可能更青睐时尚、健康的产品。
注重营销策略:除了传统的打折、满减等促销活动,还可以尝试直播带货、内容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扩大产品曝光度,与网红或意见领袖合作提升销量。
线上线下结合:利用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保持线下实体店的优质服务体验。线上线下相互引流,提升整体销售效率。
把握进货时机和渠道:义乌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进货渠道,包括商贸城、五爱库存街、篁园市场等。建议提前做好市场调研,选择性价比高的进货渠道。
关注消费趋势:随着消费者对个人和家庭幸福感的追求日益增加,那些有助于放松和缓解压力的商品,也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据此,商家们不妨紧跟潮流,根据消费者的喜好精心挑选和备货,满足消费者们的多样化需求。
春节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只有那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创新营销方式、提供优质产品的商家,才能在这个黄金季节收获满满。正如义乌市场所展现的那样,春节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商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