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大中小一体化新趋势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大中小一体化新趋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全国人大代表马建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第二中学校长杜疆以及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鲍建中等专家建议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中小一体化教育体系。通过加强科学家与青少年互动交流、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实践环节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国家未来科技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
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性
科学家精神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的精神,二是人文文化的精神。前者追求的是至真,突出地体现在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基本规律,追求客观真理的精神,而后者更着眼于至善和至美。所以说科学孜孜以求的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中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美好人类社会的构建。其中的科学精神,指的就是求真、唯实地探索真理的精神。
大中小一体化教育体系的现状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在这一背景下,9月28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人大国发院人才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双周政策分析会(第九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1125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深入探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成效。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创新实践
近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科协、省教育厅、共青团山东省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技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旨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通过3至5年努力,实现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的载体和平台更加丰富,品牌活动不断涌现,政府、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逐步完善,在全省大中小学生中形成知科学家事迹、讲科学家故事、学科学家精神、圆科学家梦想的浓厚氛围。
《方案》提出,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教育。组织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走进校园开展宣讲活动,鼓励各地建立各具特色的科学家精神宣讲队伍。将科学家精神弘扬和科学普及相结合,组织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以宣讲科学家精神来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讲述心目中的科学家,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学习科学家报效祖国的种子。
《方案》提出,广泛开展科学家故事阅读推广。积极利用中小学现有读书角、图书架、书报亭,充实科学家故事图书。举办科学家故事分享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推动形成阅读交流科学家故事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科学家精神主题作品创作、征集等形式,推出形成一批优质科学家精神阅读和视听产品,积极向大中小学生推荐,为学生阅读提供学习资源。
《方案》提出,积极开展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通过朗诵、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表演形式展现科学家故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积极参与“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以“师生演校友,学弟演学长”剧目排演致敬科学大师。引导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结合学校艺术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舞台剧创排,并积极推荐纳入中国科协推广行动名单等。
《方案》提出,积极打造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在有条件的科技馆成立“科学家故事戏剧社”,积极创作演出科学家故事戏剧。各级科技场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面向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采风、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沉浸式感受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环境。同时,大力加强科学家精神资源共建共享。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科学家精神专栏”、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中国科协“风启学林”专题网站等,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
结语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中小一体化教育体系,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如宣讲、阅读、舞台剧等形式,不仅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种教育模式的推广,将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