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中医池晓玲:肝病慢病管理新突破
广东省名中医池晓玲:肝病慢病管理新突破
池晓玲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的知名肝病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和中医哲学访问学者。她在中医领域拥有深厚造诣,尤其在肝病治疗方面成就显著。
创新肝病慢病管理模式
池晓玲教授首创的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肝病治疗的单一模式。这一疗法体系将时间医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从预测、预防、治疗到康复、养生保健的全程管理服务。
在时间医学的应用方面,池晓玲教授发现肝病患者的失眠症状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她认为,肝病患者失眠的病因常为情志因素,病机为少阳气郁、肝脾不和、阳不入阴。因此,她提出了综合昼夜、节气和四时的睡眠指导方案,并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针灸穴位,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失眠症状。
建立肝癌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
面对肝癌这一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池晓玲教授积极推动建立肝癌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该团队由肝病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影像科、介入科、移植科、放疗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药学部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以一位58岁男性肝癌患者为例,该患者同时患有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通过MDT团队的讨论,最终确定了肝移植方案。术后,医院肝病科慢病管理中心快速为患者启动术后中医综合评估,制定饮食、起居、导引、内外治疗等一系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治疗并发症,逐渐康复。
临床研究证实疗效显著
在临床研究方面,池晓玲教授团队发现柴芍六君子汤等中药方剂在肝病治疗中效果良好。该方剂由柴胡、白芍、白术、茯苓、人参、半夏、陈皮、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健脾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慢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肝脏疾病的治疗。
研究显示,柴芍六君子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肝脏疾病方面效果良好且稳定,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传统思维。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推广中西医结合的肝病治疗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术贡献与影响力
作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及项目负责人,池晓玲教授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12部,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发明专利。
池晓玲教授的创新治疗方法不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慢性肝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疾病的慢病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