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跌至72美元,全球经济如何应对?
国际油价跌至72美元,全球经济如何应对?
2025年2月6日,国际油价延续跌势。截至发稿,WTI原油期货价格报71.8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74.71美元/桶。这一轮下跌始于2024年9月,当时WTI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分别大跌4.31%和3.69%,创下2023年10月以来的最差周表现。
油价下跌原因:供需失衡与经济疲软
本轮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关系失衡。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机构预测2024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将低于100万桶/日,远低于2023年的200万桶/日以上增幅。特别是中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长大幅放缓,第三季度同比仅增长32万桶/日,为疫情以来最低水平。
供应端则面临多重压力。一方面,“欧佩克+”虽然多次延长减产协议,但其内部矛盾日益凸显。一些成员国如伊拉克持续超配额生产,而其他非“欧佩克+”产油国如美国、巴西、圭亚那等产量持续增长,使得全球石油供应保持充足状态。IEA预计,即使“欧佩克+”维持减产,2024年全球石油供应仍将增长63万桶/日。
全球经济承压:通胀预期下降与货币贬值
油价下跌反映了全球经济的疲软态势,同时也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油价下跌通常伴随着通胀预期的下降。由于石油是许多商品和服务的重要成本组成部分,油价降低可能会抑制通货膨胀。这可能导致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延缓加息步伐。
其次,油价下跌对产油国的经济和货币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国家可能会面临财政收入减少和货币贬值的压力。例如,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国需要每桶80美元甚至90美元的油价才能平衡预算。货币贬值进一步影响全球货币市场的稳定性,在这种不确定环境下,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需求可能上升。
各国应对措施:减产与行业整合
面对油价下跌,“欧佩克+”采取了延长减产协议的策略。该组织多次推迟增产计划,试图支撑油价。然而,由于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这些措施效果有限。
与此同时,全球油气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整合。2024年,全球油气并购交易保持活跃。例如,美国两大页岩气生产商切萨皮克能源与西南能源达成74亿美元的合并协议,康菲石油公司以225亿美元收购马拉松石油公司。这些交易反映出石油公司在高油价环境下利用充裕现金流优化资产配置的战略意图。
未来展望:供需博弈持续
展望未来,国际油价走势仍将受到供需关系的主导。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力度将是关键因素。如果主要经济体能够克服当前的挑战,实现稳健增长,石油需求有望回升。从供应端来看,“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变化将继续影响市场平衡。
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虽然2024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未对油价产生重大冲击,但这些地区的局势变化仍可能成为影响油价的不确定因素。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可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