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生物学启蒙”动画纪录片, 为初中生物打下认知基础!
三部“生物学启蒙”动画纪录片, 为初中生物打下认知基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科普教育至关重要。对于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动画纪录片以其生动有趣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以下是三部备受好评的生物学启蒙动画纪录片,它们不仅能够为初中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工作细胞》:用拟人化手法展现生命奥秘
《工作细胞》是一部由日本漫画家清水茜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的科普动画。这部动漫非常有新意,整个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我们身体塑造成一个庞大的“生命世界”,约60兆个细胞都各司其职,为“身体”这个系统的健康安全工作。
《工作细胞》仅仅播出了第一集便在B站得到了9.8分的高评分,在豆瓣的评分也高达9.1分,播出仅2天就登上了B站新番区的榜首。
《工作细胞》中人体内各种器官、细胞、病毒和细菌,都化作有趣的人物。有每天负责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路痴”红细胞,有不耍帅不摆架子、哪里有细菌就出现在哪里的白细胞,可可爱爱的血小板,以及新的细菌与病毒等等。
首先出场的红细胞妹子,每天在体内四处奔走,将氧气输送到散布在身体各处的细胞中,并将一部分二氧化碳输送到肺部。
妹子迷迷糊糊的不清楚路线,推着一箱子二氧化碳四处找肺部。不过不是被静脉瓣膜拦截,就是被淋巴管的哨兵喝止。
摸到脾脏就不说了,一路瞎转,竟然还跟细菌打了个照面。
有细菌出现的地方,当然就有我们时刻冲在一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战士。
除了反应迅捷的白细胞,我们身体里还有很多其它防御部门。
比如战斗力更加强悍的杀伤性T细胞,它们直接听命于辅助T细胞指挥官,可以反复杀伤病毒异物,而本身不受损伤。
比如这位笑容和蔼可亲,身着女仆装的小姐姐。它其实是巨噬细胞,负责捕杀细菌病毒等异物,帮助机体开展修复工作,并清除死去的细胞和细菌。
在阳光中呈现一片静谧的树突状细胞。它们则主要负责收集、递呈入侵细菌和遭受感染的细菌信息,并与其它细胞相互作用,启动适当的免疫反应。
而人气最高的,莫过于我们的血小板,一个两个,简直萌出天际。
别看人家小小一只,集合起来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当血管发生损伤时,它们就带着血纤蛋白和凝血因子出来堵住伤口。
人体科学——生物,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然而,这门学科并不容易学懂,因为身体内部的事儿,看不见、摸不着啊,感觉很抽象。
看了这样的动画片,等于开开心心上了特别优秀的生物课,如果孩子们的生物课能这么上,就太棒了!
《手术两百年》:从手术历史中发现生物学的奇妙
《手术两百年》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3,超过1万人参与评价,这在国产纪录片,特别是专业性如此之强的行业历史类纪录片中堪称顶流。
为什么本片的评分如此之高?因为它够专业够详实够硬核。《手术两百年》的剧组历时3年,前往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探访了超过70家重要的医学博物馆、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采访了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
因此影片堪称博古通今,不光梳理了历史的脉络,也有对于现实的关照,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医学发展,看到外科手术发展的前世今生。而这对于小朋友系统的建立对医学认知,是极其有益的。
至少我相信,看完此片,小朋友们对于医院和医生应该就不那么恐惧了,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也有了基础的认识。
《手术两百年》被官方称作是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而它的质量也的确配得上这一美誉。
与其他剧集下面围绕内容的评论不同,《手术两百年》下面的评论几乎都是“课堂笔记”性质的。
不仅有课代表归纳重点,梳理每集文案,甚至还有学霸总结出的思维导图。
篇幅有限,仅截取了1/5给花友们看看。
建议家长们在带小朋友观看时,提前做好功课。毕竟现成的教案就在那里!赶快用起来!
作为一部国产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具有难得的国际视野。
在这里,既可以拜访美国最著名的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顶尖医生,又能在法国国家博物馆中目睹第一把止血钳的风采。
而影片的叙述方式也具有医学研究本身的严谨与理性,通常是具体的实例与理论发现相互呼应。
比如,影片通过一次心脏接力,让我们来到一个少年的心脏移植手术现场,告诉我们如果手术成功少年的生命将延长超过十年。
而后,便开始从探索这一切得以发生的基石——三点吻合法。然而这一方法的灵感竟然来源于女工刺绣。
这种以课题为导向的方式,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帮助小朋友初步建立研究型思维的练习。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和丰富的影像素材,也能够给小朋友提供了更多“课后”自己探索的话题。
举个例子,恐龙会不会得癌症呢?
除了对于医学技术发展的展示,影片中还介绍医疗观念的进步。比如:最好的治疗来自疾病发生之前。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上医治未病”,通俗来说也就是防患于未然。
其实近两年,各类商业体检项目的兴起和一度火的不行的基因测试,就是在这种观念慢慢普及的过程中产生的。
这些先进的观念,若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进入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其实也有利于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让健康变成一个他们真正可以触及和思考的概念。
《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BBC打造的细胞战争大片
前段时间我们给大家安利过一部动漫,叫《工作细胞》,这部《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讲的同样是“细胞的故事”,而且不少豆瓣网友都表示这部“比《工作细胞》好看一万倍”。
看了一下豆瓣评分,高达9.4分,口碑确实很不错。
我看完之后,一时没反应过来,这竟然是科普纪录片而不是大电影?借用一位观众的话,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用动画,音乐和科学家的解说活生生把细胞战争拍成了星球大战或者星际迷航既视感。”
片子用精彩的微观视角介绍了我们体内的细胞是怎样各司其职的,以及还原了病毒入侵时体内细胞的“作战”过程。
这部片子精彩的地方在于,除了采访专家的镜头,其余画面全部是特效做出来的,画面还原了各个细胞的特征,非常逼真。细胞知识在生动的画面下也讲解得非常清楚。
比如上图是我们身体的“搬运工”马达蛋白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它们的职责是利用细胞骨架为公路,将养料、化学物及生命必需物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而在纪录片里,它们变身“小蚂蚁”一般的可爱搬运工,兢兢业业运送着它们身体大几十倍的养料。这个动图在片子刚出时也“火”了一把。
还有长得像“储藏室”的细胞核。
而我们体内免疫系统的守护者——白细胞,还原度也是相当高了。
当病毒入侵时,我们身体的细胞膜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不仅特效画面非常“赏心悦目”,剧情和bgm也环环相扣,完全是按照“大片”来制作的,是吸引小朋友的“神器”!怪不得有花友说自己是怀着“带娃看电影”的心态来欣赏这部30分钟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