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颱共存"创纪录,台湾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台风威胁?
2024年"四颱共存"创纪录,台湾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台风威胁?
台湾省位于亚热带地区,其气候特征深受季风影响。北部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南部则为热带季风气候。从3月到11月,长达九个月的夏季让台湾饱受高温潮湿之苦,而秋冬季节则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变得凉爽干燥。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上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台风频繁光顾的地区。
2024年,台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台风挑战
11月中旬,当大多数人以为台风季节已经结束时,台湾却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四颱共存"现象。11月12日的卫星云图清晰显示,从越南东部到太平洋关岛一带,四个台风——银杏、桔梗(港译桃芝)、天兔、万宜——同时存在,横跨数千公里的海域。这一景象不仅打破了台湾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纪录,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深切担忧。
通常情况下,西北太平洋每年平均生成25.4个台风,主要集中在7到10月。然而2024年,台风活动异常活跃,不仅数量偏多,而且持续时间异常延长。10月和11月,竟然有多个台风先后登陆台湾,创下历史纪录。这种异常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让台风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专家分析指出,2024年台风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偏高。在反圣婴年(La Niña)的背景下,原本应该变冷的海水温度却异常升高,为台风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异常温暖的海水,不仅让台风更容易形成,还让它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具破坏力。
台湾中央气象署的罗资婷科长解释说,今年西太平洋异常暖和的海温持续数月之久,且覆盖范围更广。更令人担忧的是,台风生成的位置也出现异常,从以往的东经130度线附近东移到140至150度线一带,这意味着台风有更多时间在海上吸收能量,发展成更具破坏力的强台风。
2025年,台风威胁依然存在
进入2025年,台湾面临的台风威胁并未减弱。2024年12月,第26号台风"帕布"在南海生成,虽然强度不强,但其出现标志着台风活动并未因季节更替而停止。气象预报显示,2025年1月,菲律宾东部海域和南海可能先后生成1号台风"蝴蝶"和2号台风"圣帕"。这两个台风的动向值得密切关注,它们可能对台湾及周边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台风对台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农业方面,强风暴雨可能导致农作物受损,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渔业方面,台风过境期间,渔船无法出海作业,渔港设施也可能遭受破坏。旅游业同样受到冲击,恶劣天气迫使景区关闭,游客行程取消,相关从业者收入减少。
面对日益严峻的台风威胁,台湾各界正在积极应对。从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到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到推动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各方都在为应对台风挑战做出努力。然而,要从根本上减少台风带来的影响,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步伐,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2024年的异常台风季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台湾,这个美丽的海岛,正站在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前沿。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多不确定的天气挑战,只有通过科学应对和国际合作,才能为台湾,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