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打造安全家园的“守护者”
社区警务:打造安全家园的“守护者”
近年来,我国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3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2%,其中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9.9%。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社区警务的有力支撑。
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维护社区治安秩序、预防和控制犯罪、服务社区居民为主要任务的警务活动。其核心理念是“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强调警察与社区的密切联系和互动。
社区警务的主要任务包括:收集和掌握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组织社区治安巡逻,调解矛盾纠纷,以及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等。通过这些措施,社区警务不仅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犯罪,还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创新机制:构建警民共建共治新格局
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优化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例如,南京市公安局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让社区民警真正扎根社区,专职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同时,建立“一社区一警校”模式,通过定期开展安全防范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我防护能力。
在辽宁铁岭,当地公安机关创新成立“社区警校”,以公益性、开放性、创新性、共享性为原则,搭建法律、反诈、治安、禁毒、矛盾纠纷处理等宣传和培训平台。这种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也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开辟了新路径。
科技赋能:提升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将科技手段融入社区警务工作,推动社区警务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例如,南京市公安局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创新推出“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的数字化管理。该平台集成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功能,不仅提高了社区警务工作效率,也使警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群众。各地公安机关在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在辽宁大连,社区民警徐进祥用“一双铁脚板、一副热心肠、一支烂笔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他主动深入社区,了解群众需求,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的工作笔记记录了100余万字的工作心得和经验总结,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宝贵财富。
成效显著:社区警务助力平安中国建设
社区警务工作的深入推进,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统计,2023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达98.62%,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社区警务的有力支撑。
社区警务通过预防犯罪、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措施,有效维护了社区治安秩序,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同时,社区警务还促进了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平安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区警务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机制、科技赋能和人文关怀,不仅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犯罪,还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