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手!初中生社交软件影响学业?
教育部出手!初中生社交软件影响学业?
2025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这一政策的出台,反映了教育部门对手机使用影响学生学业的高度重视。
初中生社交软件使用现状令人担忧
最新调查显示,初中生使用社交软件的时间正在不断增加。在初三学生中,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的比例高达32.1%,相当于每三个初三学生中就有一人每天花费超过3小时在社交媒体上。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比例较2022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显示出问题的持续恶化。
过度使用社交软件严重影响学业成绩
研究发现,社交软件使用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数学学科中,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的学生与使用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学生相比,平均答题正确率相差高达18.5个百分点。即使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这种差距也达到了16个百分点。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业倦怠。手机成瘾会导致疲惫感,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影响学业表现。
家庭和学校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面对这一挑战,家庭和学校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制定明确规则: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手机管理公约》,包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无手机时间和区域等。规则需要双方共同遵守,建立信任关系。
培养自控能力:引导孩子思考使用手机的目的和影响,制定自控策略。例如,使用“番茄计时法”将手机管理纳入时间管理中。
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孩子将手机用于拍摄自然风光、记录家庭活动等有意义的创作,而不是简单地浏览短视频或玩游戏。
提供替代选择: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线下活动,如体育运动、阅读、艺术创作等,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以身作则:家长自己也要控制手机使用时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合理使用手机是一门必修课。通过科学管理和引导,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平衡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