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玉龙雪山上的守护者:丽江站科研团队的生态保卫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玉龙雪山上的守护者:丽江站科研团队的生态保卫战

引用
中国科学院
6
来源
1.
http://nieer.cas.cn/jgsz/yjxt/yjs/bdqyqqbh/
2.
http://www.it86.org/sf_6AC050E8481D4D839FE57B3A28668CEB_209_312A00AE541.html
3.
http://www.sklcs.ac.cn/kxjz/2122.html
4.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lexeme/showArticleByLexeme.do?articleID=98189
5.
https://www.lijiang.gov.cn/ljsrmzf/c102174/202409/70c497e205f2489783cb8aca90c2098d.shtml
6.
https://www.geog.com.cn/CN/10.11821/dlxb202411011

玉龙雪山,这座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壮丽雪山,不仅是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更是科学家眼中的生物多样性“天堂”。在这里,一群科研人员常年驻守,默默守护着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

01

25公顷的森林,47000多棵树木

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丽江站”)就坐落在玉龙雪山东侧海拔近3200米的原始森林中。38岁的范中玉是这里的工程师,过去10年里,他几乎每周都要来到这片25公顷的森林样地,对47000多棵树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我们希望通过数十年的长期监测,寻找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发展规律。也许我一辈子也看不到研究结果,但可以为后人积累观测数据。”范中玉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科研人员还在森林中竖起了相当于20多层楼高的塔吊。这个巨大的装置可以让科研人员被送到塔吊臂范围内任意一棵大树的树冠上,进行昆虫、鸟类、菌类等物种的调查。

02

从种子到种质资源库

丽江站副站长许琨和团队成员每年近一半的时间都在野外度过。春天植物花季时,他们开展物种调查;秋天则收集植物种子;冬天则整理收集到的标本和资料。

为了寻找一种濒危的杓兰,许琨曾满山遍野跑了半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一个小山谷里发现了这种珍贵的植物。“当时感到如释重负,开心极了。我们目前已收集珍稀濒危杓兰属植物12种。”他说。

目前,丽江站已经配备滇西北野生植物种子库、温室群、组培室等设施,形成了包括调查、收集、保存、研发、生产在内的完整研究体系。科研人员与来自英、美、加、德、日等国的科学家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03

科研成果惠及当地百姓

科学家的研究也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有100多年历史的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滇重楼,其野生品种由于过度采集而处于濒危,人工栽培品种的种子需要两年半才能萌发。许琨团队通过生物技术,让种子的萌发时间缩短到半年。他们还将育苗技术和培育的小苗免费提供给当地百姓。

04

向更高海拔进发

目前,云南海拔最高的科研观测站——迪庆白马雪山高山冰缘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白马站”)已建成,在海拔近5000米和4300米设有气象观测场和样地,为青藏高原冰缘特殊生境内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白马站副站长杨扬说,高山冰缘带主要指永久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狭窄区域,是草本植物分布的海拔上限,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适应现象。“高山冰缘带的氧气含量只有低海拔地区的70%左右,终年寒冷,植物为了在此极端环境生存用尽浑身解数。我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在高海拔存活下来的。同时,高山冰缘带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我们想知道分布在高寒生境内的植物是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

05

为未来储存希望

在昆明植物研究所,科学家们还建造了野生物种的“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成为目前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现已保存中国本土野生植物种子11000多种94000多份、植物离体培养材料2000多种27000多份、植物DNA9000多种71000多份、微生物菌株2000多种23000多份、动物种质资源2000多种90000多份。

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李宏伟说:“我们开展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体系研究,调查获得了200个植物物种种群现状的基础数据,其中包括两个被认为野外灭绝的物种,并对125个物种实现迁地保护、9个物种开展近地保护示范、20个物种开展回归试验示范。”

“我们立足中国西南,面向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区域,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过程,因为这个区域是全球36个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地球的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好自然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未来。”李宏伟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