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五种人调理方法详解
《黄帝内经》中的五种人调理方法详解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中详细描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方法。在《灵枢·通天》篇中,特别提到了五种不同体质的人及其调理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太阳之人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他的阴寒、阴沉不足以压制他亢奋的阳气,讲排场,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
必谨调之,无脱其阴:必须谨调之,如果他多阳而无阴,就油枯灯尽了。本来阴就少,治疗时更不能伤到他的阴,放血、出汗、呕吐、腹泻都不行,只能是泻他的阳气。
(面对同样一个阴阳不合的状态,一定要分清楚是阳多了还是阴少了,是滋其阴液平衡他的阳?还是泻其阳气平衡他的阴?战略上一定要定位清楚。)
而泻其阳:阳气旺的人,跟他一接触,除了感觉到他的气势以外,还能感觉到他的体温是偏高的。
泄气用针刺的方法最好,扎针以后即便不出血,但是通过针会释放出一些能量,这种能量出去以后,他的整个行为状态都会得到改变,而且起针后不要按针眼(用补法或者平补平泻法时,起针后一定要拿手去压住,这不是仪式感,而是真有气从那儿漏出来)。所以泻其阳是让他的热气、热火从针刺的穴位或者经络走掉。
从哪里泻阳?
十二正经里最热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它们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后背,小肠经覆盖了上背肩胛骨,膀胱经在脊柱的两侧,而且都覆盖到头。阳气最旺的奇经八脉是督脉,在脊柱的正中。从这三条阳气最旺的经脉去泻其阳。
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重托:日托两次,先脱气再脱神。人蔫了,没气了,这人昏过去了,或者是丧失意识,昏死过去了,就叫脱神了。阴脱(脱水、脱血)会导致人昏死,但也可能出一个狂的状态(如范进中举)。
如果治疗不当刺激量太大,会出现暴毙。太阳之人要泻其阳,但如果泻得太过就会脱阳,一定要谨慎。
少阳之人
少阳之人,也是多阳少阴,与太阴和少阴之人比,他的阳还是偏多,少阳之人属于偏阳,但是剑出偏锋,他的思维方法和情绪习惯都与健康人不一样。
经小而络大:纵向走的是经脉,横着的是络脉,络是连接经的。毛细血管的血从经上过来,正常人应该是经(主干道)的血丰富,然后越往毛细血管流越小,而少阳之人的特点正好相反,主干道少(经小),到了底部却冲劲很大,说明血液回流不是很好(这也是为什么坐的时间太长且不动,容易造成静脉血栓的原因,血栓就是从底下不流动的毛细血管里面产生的聚积)。
血在中而气在外:血在血管里流,但他络脉的气会浮在外面。这种人皮肤一划就是一道棱,他所有的敏感刺激都在表面(健康人气不是浮在外而是沉在里面)。需要应急的时候才会反应,但他是一直在反应(容易皮肤过敏)。
实阴而虚阳:对少阳人治疗的办法是两个:实阴、虚阳。因为少阴所以就要给它补阴,降一下浮在外面的虚火,但补阴不能太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
(首先要精细辨症,每个脏不一样,选用的药材也不一样。比如补肾阴,可用生地、熟地或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补心阴用阿胶、栀子、黄百合之类的药;补肺阴有道家祖方天王补心丹,或者用北沙参、麦冬、知母、黄芪等;补脾阴石斛、冰糖水、蜂蜜、牛奶;补肝阴可以用一些血肉有情之品,如鳖甲,也可以用偏辛凉的药去滋补肝阴)
通过实其阴,滋阴润燥,滋阴敛阳,滋阴潜阳,使其阳气不再淤积于体表、充盈在络脉上,就像家有贤妻,老公自然就回家这个道理。
淤积在络脉浅表处的虚火虚阳怎么办?针一定不能扎到主干道或者大的静脉上去放血,可刺浅表的毛细血管,而且这种毛细血管不是蓝的,是红的,用梅花针或特别浅刺的毫针也可以。
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有的人在肝经期门穴和胆经日月穴附近就有那种小的毛细血管是红的,一看这人肝火憋得很厉害,把这些小毛细血管里面红的络刺开出一点点血,肝气就能变得很舒畅,这叫独泻其络脉。
(心包络在膻中穴,有的人痛得碰不得,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那里去看有没有红点,有没有红的络脉,如有给他刺破。这样他那种燥气、容易攻击、指责、挑别人毛病的那股邪气就会被泄掉,人就会变得平和。)
强:反义词弱, 过去射箭用弓,如果弓弦粗质地比较紧密,射程比较远,绷得比较紧,“挽弓当挽强”。少阳之人身上总是流露出一种给别人不舒服、喜好挑刺儿且不给解决方案的毛病(他挑刺的目的就是为了羞辱别人让自己爽)。
疾:快速。很快把这些邪气给泻掉,解决问题是很快的。
人们通常认为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性情需要多少年的修炼,是没找到方法,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不知道怎么下手。快速把邪气去掉,这个人马上就变。
络脉具有离散性。治疗荨麻疹或过敏型的人,刮痧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快速脱去表面邪气。冒出来的邪气有可能是热气,也可能是凉气,反正它就是个邪气,因为邪气潜伏在身体表层,导致各种不舒服,如常见的挠痒痒,其实也是一种刮痧。(注意:如果是冷气走,千万不能加热,冷气走完就不冷了,如果你去加热有可能让它憋回去。比如你在外面受凉受寒了或者淋雨了,你回家就冲热水澡是愚蠢的,热会把寒气往里头逼(泡脚也一样),另外每次洗澡、泡完脚之后一定要用干完全毛巾搓干!
中气不足,病不起也:少阳之人不会出现暴毙,因为他的气都浮在表,所以他脏腑里面中气不足,搞不好就会虚弱无力起不来床了,所以一定要预防这个事发生。预防这个事发生一定要照顾胃气即中焦之气。少阴之人没啥胃口,消化能力不强。他本身就中气不足,再泻他络脉体表的气时,就很容易让他病倒。一定要顾好中焦。
两个最基本的观点一定要重视:一定要辨症;你上火了,先确定它是子火还是邪火(贼火)?如果是子火,就不能用苦寒的方法去消灭它,而是要去养它。贼火就得往赶尽杀绝。
不妨让少阳之人去拥抱太阴之人。太阴之人皮糙肉厚,卫气涩血浊,而少阳人的整个阳气都浮在体表上,攻击性又很强,他就像拿着一个尖锐的矛,太阴之人正好有一个特别厚的盾,两者一拥抱各自安好,都完美舒服了,还给了邪气出路。少阳人的毒邪对自己来说是邪气发到太阴人身上恰好是正气。
阴阳和平之人
阴阳和平之人也会得病,但是他没有基础病,容易调。他的阴阳之气是和的,身体自身就可以调整。他的阴阳没有明显的多或少,即便阴阳会出现或多或少,但他处于一种和的状态,而且这种或多或少也会随着时间季节昼夜的变化去变化,不会一成不变。他本身阴阳是契合的,只需站桩就可以得到自我调整,使身体各部各归各位。
血脉调:他自己调与找到一个得道之人,按照天地变化的规律去调,还是有区别的。
血:流血的动、静脉;脉:气脉。他的营卫是调和的。
(桂枝汤治营卫不调。所谓调和营卫,调和的是血和气的关系。阴阳和平之人自身的血脉是调的。气有两个:一个是打嗝放屁之类的气,另一个是更高级的气即能量。)
谨诊其阴阳:这些人得病怎么办呢?谨诊其阴阳。
视其邪正:他不是内乱,是外邪对它的侵害,医生一定要判断出正邪。
安容仪:大夫给他调理之前自身先把容仪安好。调病的时候,医生就在建立一个新的关系场,医生看病一定要进入一种状态(场),这个仪式感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敬重和虔诚的状态,这种状态也会影响到病人。
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他不是固定是哪条经哪个脏哪个腑受到外邪入侵,而是随机的,所以要仔细辨症哪个多了哪个少了。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黄帝内经留下三套穴系统:经穴系统、络穴系统、溪谷系统(关节周围的穴位),经往里走是脏腑,往外走是络。阴阳和平人本身就是个中间人,所以治的不是腑也不是络,直接取经穴就好,通过调经带动治里面的脏腑和治表。
由此可见,阴阳和平之人,才选经穴;那些更深处的脏腑的问题就不能选经穴,而是取募穴和俞穴(胸背部);体表的问题就用络穴解决。
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上面这些就是针对五种不同状态之人的诊断治疗策略和方法,先辨人再辨症再调阴阳。
值得提醒的是日常生活中这五种典型特点的人不会特别明显,大多数人不会如此极端,可能兼具几个热点,而且如果能量气场不够强大的也会随时变化,如突然被人拥戴了、暴富了,会出现一种状态,突然被打压了,可能出现另一种状态,所以有人格会分裂或者多重人格现象。那些能量场比较大、人格比较固定的人,不管风吹浪打他自岿然不动,无论发生什么事他的个性特点不会变。
一句话,要想健康长寿,把自己修成阴阳和平之人。
(AI作画:六月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