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可塘镇:彩色宝石界的“璀璨明珠”
广东汕尾可塘镇:彩色宝石界的“璀璨明珠”
广东汕尾市可塘镇,这个被誉为“中国彩色宝石之都”的小镇,每年加工的彩色宝石总量高达5万多吨,产值突破50亿元。这里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产品更远销至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国际珠宝市场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从荒地到宝石之都的蝶变
30多年前,可塘镇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既不是宝石原料产地,又没有世代传承的加工技艺,这里是如何成为全球知名的彩色宝石加工中心的呢?
答案在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政策红利。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可塘镇抓住了发展机遇。90年代初,国家进一步放开个体经济管制,港资台资的注入让小镇经济的外向度持续提升。同时,彩宝加工工艺的传承、产业发展韧性、产业链完整度也持续提升。
完整产业链与全球化布局
走进可塘珠宝交易市场,一排排档口上,宝石戒指、发晶手串等琳琅满目。旁边的原料市场内,汇集了来自坦桑尼亚的蓝宝石、巴西的南红玛瑙等120多种石料。这里不仅是宝石成品的集散地,更是全球彩色宝石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然而,可塘镇的珠宝产业也面临着挑战。2300多家珠宝加工企业中,90%以上是零散分布的“个体户”,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不利于打造全球化品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塘镇正在规划建设一个30万平方米的彩色宝石产业园区,通过推动分散加工的“个体户”向工业园区集聚加工,吸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生产,让产业链形态从“小散乱”转型为“精特美”。
电商转型开启新纪元
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珠宝市场需求萎靡的挑战,可塘镇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当地政府紧扣广东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示范效应,依托产业基地+直播带货,在珠宝交易市场引进海丰抖音电商直播基地、青年创业园淘宝基地等电商供应链平台,并鼓励“跨境电商+产业带”新业态,推动珠宝产业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
51岁的村民翁务迪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关掉了生意萧条的牛杂店,叫儿子帮忙开设抖音账号,通过加入海丰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卖和田玉等宝石镶嵌类手串,虽然卖一串只赚10块钱,但胜在走量,每月增收万元。像翁务迪这样从事彩色宝石产业的群众,在可塘镇有约三万人,占全镇常住人口的一半。
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世界珠宝,可塘制造”。2024年前3个月,可塘镇彩色宝石电商销售额达5.3亿元,助力汕尾2024年前4月出口增速达63.5%,增速居全省第一。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可塘镇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未来,可塘镇将加快环保集聚区等4个工业园区建设,并用大数据技术发展数智化销售端口,实现珠宝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链数字化运营,推动可塘珠宝走向世界。同时,拟于今年下半年动工建设的可塘珠宝产业环保集聚区作为彩宝产业园的核心,将改变个体户分散生产经营销售的产业业态,为可塘珠宝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粤东小镇,到如今的“中国彩色宝石之都”,可塘镇用30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产业传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政府的引导支持,以及全体可塘人的共同努力。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可塘镇必将在全球珠宝产业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