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护眼又保肝?桑葚的7大健康功效、禁忌、营养一次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桑葚护眼又保肝?桑葚的7大健康功效、禁忌、营养一次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ygrshop.com.tw/zh-TW/blogs/health_knowledge/174383?srsltid=AfmBOoqFZIOCxNY_EtpdQh3KZQ1DNqUKtD3huD1TVDy0l2vuUKovFItB
桑葚(Mulberry)不仅以其酸甜多汁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喜爱,更是被誉为“保肝水果第一名”的养生佳品。其富含花青素的紫黑色果实拥有强效抗氧化力,对护肝、护眼、延缓老化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在中医中,桑葚常用于补肝益肾,而现代研究则进一步证实其健康价值。今天,就带你一次看懂桑葚功效、营养与禁忌!
1. 桑葚的产季
桑葚的最佳产季为每年春夏之交,约为4月至6月。不同品种的桑葚果实颜色从紫红到黑色不等,成熟度高的桑葚甜度更佳。想要享受最优质的桑葚,选购时建议挑选果实饱满且颜色深浓者。
2. 桑葚的营养成分
以下为每100克新鲜桑葚的营养成分及其健康效益:
营养素 | 含量 | 健康好处 |
|---|---|---|
热量 | 43大卡 | 低热量,适合控制体重 |
膳食纤维 | 1.7克 | 促进肠道健康,改善便秘 |
维生素C | 36.4毫克 | 抗氧化,增強免疫力 |
铁 | 1.9毫克 | 改善贫血,促进血液循环 |
花青素 | 含量丰富 | 抗氧化,减少自由基损害 |
3. 桑葚7大健康功效
- 保肝护肝,促进解毒功能:桑葚中的花青素和多酚类成分有效抵御自由基,帮助肝脏解毒,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 延缓大脑老化,保护神经:富含矢车菊素的桑葚能减缓大脑老化,提升记忆力。
- 降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健康:桑葚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提升好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抗癌与免疫调节:桑葚中的白藜芦醇和花青素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增强免疫力。
- 促进消化与改善便秘:桑葚中的膳食纤维与苹果酸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并帮助消化。
- 补血益气,改善贫血:桑葚富含铁质,促进红血球生成,改善血液循环。
- 护眼与延缓老化:桑葚中含有玉米黄素与花青素,能保护视网膜免受自由基损害。
4. 桑葚的花青素含量与其他莓果对比
桑葚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健康价值的重要基础。以下是几种常见莓果的花青素含量对比(以每100克计):
水果 | 花青素含量(mg/100g) | 特点 |
|---|---|---|
野樱莓 | 约1480mg | 知名护眼水果,有助延缓视力衰退 |
黑覆盆莓 | 约590mg | 营养价值高,还具抗炎护心的作用。 |
蓝莓 | 约558mg | 护眼的同时,含糖量低不会摄取过多糖分 |
桑葚 | 约458mg | 抗氧化力强,特别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
巴西莓 | 约410mg | 养颜美容防掉髮,许多洗護產品會加入該成分 |
5. 桑葚的食用禁忌
- 未成熟的桑葚勿食用:未成熟的桑葚含有较多的鞣酸,可能抑制人体对钙质、铁质的吸收。
- 肾脏病患者慎用:桑葚含高钾,浓缩果汁钾含量更高,肾功能不佳者应避免摄取。
- 肠胃虚弱者与糖尿病患者:桑葚偏凉且含糖量偏高,肠胃敏感或血糖波动者应少量摄取。
- 避免与铁器接触:桑葚的有机酸可能与铁器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中毒,建议避免使用铁製餐具处理桑葚。
本文原文来自mygrshop.com.tw
热门推荐
能源管理硕士有哪些项目
“双碳”背景下钢结构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展望
罗斯诸国统一之路:莫斯科公国用了200多年,多次与金帐汗国争锋
神木杨家城遗址:忠勇麟州 英雄故里
二次阳建议休息几天
想见你日语怎么说
脑动脉瘤术后一年流口水怎么办?
如何计算充电宝的功率大小?计算充电宝功率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邮政编码是什么?了解邮政编码的定义与作用
收门票候补费、退费要出死亡证明:争议不断的“大麦网”,每月狂赚1个亿
各种颜色取名
DRAM基本单元最为通俗易懂的图文解说
日语表达想念的句子?
十月份可以扦插香椿树吗?附详细扦插指南
2024年金华各区县GDP:义乌超2500亿,东阳险胜婺城,武义第7
短剧营销推广和直播带货如何结合
《幻之试炼》全人物解锁攻略:37位忍者全收集指南
靶向并摧毁tau蛋白缠结的新疗法是未来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希望所在
康姓寻根:姬姓分支、部落名称由来
百姓的声音,听出来!
礼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Donanemab获FDA批准上市
控制根系生长方向有助于拯救作物和缓解气候变化
奶奶控诉日本罪行:揭露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暴行
洛可可白俄罗斯方块
华为省电模式怎么设置
杏林新语丨用中医药文化“解码”哪吒
猫咪咳嗽吃什么药好?了解常见药物与护理方法
一篇文章学会使用摩斯密码,简单易懂,你也可以使用“降维打击”
债券ETF课堂:投资要点和优势
一个暑假近视增加100度 医生: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