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降价后,如何靠二次消费实现盈利?
景区门票降价后,如何靠二次消费实现盈利?
2025年,全国多个景区实施门票降价政策。以黄山景区为例,平旺季门票从230元降至190元,冬游门票从170元降至150元,降幅达17%和11.8%。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景区经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门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盈利?答案在于二次消费。
什么是二次消费?
二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游客在景区内的非门票消费。这包括索道、观光车、餐饮、住宿、文创产品等各类消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国内旅游预约数据报告》,2023年景区二次消费场景拓展更加积极,索道缆车、观光车、剧院等消费相比2019年均有翻倍增长。
如何提升二次消费?
文旅活动促销:景区可以联合商家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如门票+玩乐、酒店+餐饮等组合优惠项目。通过设置限时秒杀、优惠券、满减折扣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例如,红山动物园推出小熊猫周边、动物便便有机肥等文创产品,并通过手写说明和认养玩法增加用户粘性。
分销裂变拉新:借助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实施二级分销、全民分销等模式。鼓励游客通过分享获得佣金,形成裂变效应。乌镇景区就通过特色住宿和文化产品的分销,成功吸引大量游客。
会员经济:建立会员体系,设置不同等级的会员权益。游客通过充值享受满赠、积分兑换等福利,增加复购率。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店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独特的命名和祝福语吸引游客成为会员。
一卡通模式:推出景区一卡通、季卡、年卡等,打通多个消费场景。游客在有效期内可享受免票游览和各类折扣优惠,增加旅游频次。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中小景区,可以平衡淡旺季客流。
成功案例分析
红山动物园:通过丰富的文创产品和特色玩法,让游客在景区内不断消费。红山动物园的文创产品品类丰富,从小熊猫周边到动物便便有机肥,都能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此外,红山动物园还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手写说明和认养玩法,让游客更加亲近动物,增加了他们的二次消费意愿。
乌镇景区:通过特色住宿和文化产品吸引了游客的二次消费。乌镇景区的酒店布局巧妙,隐藏在景区内,让游客感受到独一份的宁静。此外,乌镇还推出了各种特色体验,如早茶客和水上集市,让游客在景区内享受独特的文化体验,延长了他们的入住时间,增加了二次消费的机会。
杭州永福寺:则通过咖啡店和素斋等特色餐饮吸引了游客的二次消费。永福寺的咖啡店“慈杯”以独特的命名和祝福语吸引了游客的注意,让他们愿意为一杯咖啡买单。此外,永福寺还推出了素斋和茶文化体验,让游客在寺庙内享受宁静的时光,增加了二次消费的机会。
未来发展方向
景区的未来在于深度挖掘自身特色,提供独特体验。正如古北水镇在免门票的基础上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西安大唐不夜城靠特色演出吸引游客,故宫文创收入也早已超过门票收入。景区可以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打开更多促消费的“门”,比如推动首发经济、首店经济、首秀经济在景区落地,开发表演艺术、文化体验、非遗产品、特色餐饮,一次旅行带给游客身心双重享受,想必一定会让他们来了不愿走,走了还想来。
在门票降价的大趋势下,景区需要转变思维,从“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转型。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和提升服务质量,不仅可以弥补门票收入的减少,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那些能够提供独特体验、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的景区,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