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中的“高压”和“低压”,哪个升高更危险?
血压中的“高压”和“低压”,哪个升高更危险?
血压是衡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两个数值。这两个数值分别反映了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的压力,它们的异常升高都可能预示着高血压的风险。那么,究竟是高压高更危险,还是低压高更危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高压与低压的定义
高压(收缩压):心脏收缩时泵出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范围为90~140mmHg,如果非同日3次检测,收缩压≥140mmHg,则属于高血压。
低压(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血管中留存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成年人的舒张压范围为60~90mmHg,如果非同日3次检测,舒张压≥90mmHg,则属于高血压。
(版权库图片)
高血压的三种类型
高血压患者的病程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低压高→两个都高→高压高。不同类型的高血压,其治疗难度和处理方式也不同。
以低压高为主(≥90mmHg):常见于中青年人群,主要由心率快、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等因素引起。这一阶段是高血压防控的关键时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完全有机会恢复正常血压。如果效果不理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高压高、低压也高:这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被称为“经典高血压”。此时,大血管硬化和小血管肥厚并存,心脏泵血阻力和外周小动脉阻力都增大。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药,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高压高为主(≥140mmHg):多见于老年人,主要由血管硬化、弹性变差引起。这一阶段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控制高压的同时保持低压稳定。
(版权库图片)
高压与低压哪个危害更大?
研究表明,“高压”每升高10mmHg,或“低压”每升高5mmHg,都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50%。如果硬要比较,高压升高的危险性更大,更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
(版权库图片)
脉压差的意义
脉压差(“高压”减去“低压”)更能反映高血压的危险性。正常人的脉压差在30~40mmHg之间,最低不低于20mmHg,最高不超过60mmHg。脉压差异常可能预示着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或动脉硬化等问题。
(版权库图片)
预防与治疗建议
无论是高压高还是低压高,一旦发现异常,都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改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包括低盐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充足睡眠、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等。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