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饮食与运动:体重管理年的科学指南
春节后饮食与运动:体重管理年的科学指南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不少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面临着体重增加的困扰。如何在节后科学地调整饮食和运动,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困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饮食调整篇:从“减油”到“隔餐轻食”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春节期间饮食往往高油、高糖、高热量,要避免体重增加,首先要从“减油”做起。他建议:
减少家庭烹调油使用量:在家做饭时,尽量选择蒸、煮、炖等低油烹饪方式,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
控制油炸食品和“糖油混合物”:春节期间常见的小吃如炸鸡、炸薯条等要适量食用,避免过度摄入。
在外就餐时选择清淡菜品:点菜时多选择蒸煮、白灼等烹饪方式的菜品,可以向服务员提出“少油”需求。
注意隐形脂肪:饺子、汤圆等节日食品要适量食用,拌馅时尽量少放肥肉。喝汤时先撇去浮油,避免用菜汤拌饭。
坚果零食要适量:瓜子、花生等坚果虽然营养丰富,但脂肪含量高,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小把以内。
除了“减油”,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还建议“降饱和脂肪酸”。他建议:
少用荤油炒菜:动物脂肪并不是不能吃,但已经在肉中摄入不少,不需要额外添加。
控制肥肉摄入:不仅要注意明显的肥肉,还要警惕雪花牛肉、猪颈肉等“隐形肥肉”。
限制高脂肪零食:糕点、曲奇、薯片等零食脂肪含量高,应适量食用。
小红书上的一些实用建议也值得参考:
调整饮食顺序:先喝汤,再吃蔬菜和肉类,最后吃主食。
选择低糖水果:如木瓜、草莓、西柚等,避免过多摄入果干和肉脯。
延长空腹时间:可以尝试16+8的饮食模式,即16小时禁食,8小时内进食。
运动指南篇:循序渐进,科学运动
春节过后,很多人摩拳擦掌想要通过运动减重。但专家提醒,运动也要讲究科学方法,避免运动损伤。
-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运动小白:可以从简单的散步开始,每天饭后在小区或公园里悠闲地走上几圈。也可以加入有趣的运动社群,如广场舞、骑行等。
进阶运动者: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力量训练(如举哑铃)或球类运动(如网球、篮球)。
- 掌握合理的运动强度:
新手:建议从每周两天开始,慢慢增加到三天以上。
老鸟:可以每周锻炼6-7天。
体质较弱者:量力而行,建议每周至少3天锻炼,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运动注意事项:
充分热身:运动前做好热身,唤醒身体,增加关节润滑。
调整呼吸:保持平衡,若出现憋气、心慌等不适立即停止。
及时放松:运动后进行拉伸,舒缓肌肉。如果感到持续疲劳,适当减少运动时间或次数。
体重管理篇: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肥胖与疝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沈奇伟指出,体重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饮食、运动和生活节律的协同配合。
- 了解自己的体重状况:
计算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18.5-24为正常,24-28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
测量体脂含量:男性标准体脂含量为10%-20%,女性为20%-30%。
- 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规律饮食:保证三餐规律,避免高热量低营养的零食。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2-3次抗阻力训练。
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
减压放松:寻找各类减压方式,避免情绪性暴饮暴食。
制定计划:阶段性回顾减肥之路,制定下一阶段计划。
寻找支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运动,互相鼓励。
- 避免急于求成:
科学减重:不要盲目追求快速减肥,避免采用极端饮食法。
持久战思维:体重管理是场持久战,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融入生活:将健康习惯变成“肌肉记忆”,让体重管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春节后的体重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决心。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适量的运动,配合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逐步达到理想的体重。记住,健康才是最美的身材,科学运动,不强求,不硬撑,根据自己的节奏来,才能真正享受健康生活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