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鸣与《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的传奇起点
万籁鸣与《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的传奇起点
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动画巨作——《大闹天宫》,这部由万籁鸣执导的彩色动画长片,不仅在中国动画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从画师到动画先驱
万籁鸣,这位出生于1900年的动画大师,自幼便展现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在父亲绸缎商人的熏陶和母亲剪纸艺人的影响下,他与三位弟弟共同走上了动画创作之路。1926年,他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开启了中国动画的新纪元。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万氏兄弟克服重重困难,相继推出了《纸人捣乱记》《骆驼献舞》等作品。特别是在1941年,他们制作的《铁扇公主》作为亚洲首部动画长片,轰动全国,甚至影响了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为他后来走上动画创作之路埋下了伏笔。
四年磨一剑,经典由此诞生
1959年,在“中国美术片要走民族风格之路”的理念指引下,已经年近六十的万籁鸣接下了《大闹天宫》的导演重任。为了塑造出最具中国特色的孙悟空形象,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从京剧脸谱、民间年画中汲取灵感。
在场景设计上,万籁鸣更是别具匠心。他将故宫、颐和园等传统建筑元素巧妙融入动画之中,使得天庭、龙宫等场景既富有神话色彩,又不失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这种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艺术手法,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为动画增添了独特的视觉美感。
艺术巅峰,影响深远
《大闹天宫》一经上映便引起轰动,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更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媒体纷纷给予高度评价,称其“动画技术在国际动画界是第一流的”,“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确立了万籁鸣在中国动画史上的重要地位,更为后来的动画创作者树立了标杆。19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中的许多人物造型,都能看到《大闹天宫》的影子。而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更是两次专程访问中国,只为一睹万籁鸣的风采,并表示自己正是看了《铁扇公主》后才决定投身动画事业的。
传承与创新,永续辉煌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闹天宫》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它不仅是一部动画片,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新一代动画人正在继承万籁鸣等前辈开创的民族风格之路,用现代技术手段重新诠释经典故事,让中国动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万籁鸣和他的《大闹天宫》,不仅为中国动画开创了先河,更为世界动画宝库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精品。正如万老墓碑上所刻:“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这不仅是对一位动画大师的缅怀,更是对中国动画辉煌历史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