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助力预期寿命再创新高!
健康教育助力预期寿命再创新高!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普及健康教育,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再次提高了0.3岁,达到了77.3岁。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国家在公共卫生服务上的不断强化,也反映了全民健康素养的显著提升。从提倡合理膳食到开展健身运动,健康教育正成为推动国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实现更长寿的生活吧!
健康教育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健康政策体系,开启了规模浩大的健康中国建设公共服务工程,健康中国行动已见成效。
2015年,“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上讨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讨论稿),确立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三十八字”方针,明确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同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对健康中国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全面布局。党的十九大推动形成“5+1”新格局,即建设“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9年6月和7月,《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继发布,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和任务更加清晰。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医疗卫生队伍、中医药等多个关键领域提出具体要求。
健康教育的具体成效
健康中国行动作为承接健康中国战略的枢纽工程,其进展成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供给力度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框架基本建立,联动机制与协同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健康中国行动开展以来,先后共有51个部委和单位参加,相继出台了5项工作要点,实施了15项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动的质量与效率逐渐提升。二是根据抽样调研,居民对健康中国行动三大健康领域(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的知晓率较高,满意度较高。以防控重大疾病为例,知晓率为84.19%,参与度为44.57%,满意度为92.75%。三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速提高。2019至2022年健康中国行动实施3年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8.61%。群众健康素养的提升,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健康教育与预期寿命的关系
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预期寿命呈正相关。完成高等教育的人比未受教育的人死亡风险降低约34%,每增加一年教育,死亡风险降低1.9%。其中研究指出,曾接受6年学校教育的人士,死亡风险比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士低出13.1%;曾接受12年教育的人士死亡风险低24.5%;曾接受18年教育的人士死亡风险更降低34.3%,相等於一生維持健康飲食的效果。而沒有接受教育對健康的危害,相等於連續10年每日飲至少5杯酒,或者每日吸10支煙一樣。
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方向
尽管我国在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健康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提高;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的衔接不够紧密等。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应注重健康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此外,还应加强健康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我国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健康教育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通过持续加强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期待我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将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