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热映:正当防卫新标准引发全民热议
《第二十条》热映:正当防卫新标准引发全民热议
电影《第二十条》正在全国热映,这部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等主演的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正当防卫条款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电影剧情:三个故事,一个主题
影片通过三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交织的故事,展现了正当防卫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性。第一个故事聚焦校园霸凌,讲述了一位中学生因制止校园霸凌而打伤施暴者;第二个故事围绕一位村民对村霸的反抗展开;第三个故事则通过一位检察官处理一起故意伤害案的经历,揭示了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的困境。
这三个故事虽然背景不同,但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公民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防卫权利?影片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这一严肃的法律议题。
新标准:从“沉睡”到“唤醒”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但长期以来,这一条款却如同“沉睡的美人”,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充分适用。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梁根林教授所言,正当防卫条款之所以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根源并不在于立法自身的缺陷,而是因为司法惯性和错误思维的束缚。
近年来,一系列热点案件如“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涞源反杀案”等,推动了正当防卫条款的逐步唤醒。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当防卫制度迎来了重大转折。它不仅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明确的适用标准,更为公民依法行使防卫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如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所说:“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司法进步:让正义不再迟到
《第二十条》的上映,恰逢其时地反映了我国司法制度的进步。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展现了司法机关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的复杂考量。正如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所说:“在司法实践中,类似的案件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一直是司法机关长期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问题。”
影片中,检察官韩明(雷佳音饰)在处理王永强故意伤害案时面临的困境,正是现实中司法机关在适用正当防卫条款时所面临的挑战。韩明既要考虑案件事实,又要平衡各方利益,还要面对舆论压力,其内心的挣扎和抉择,生动地展现了司法工作的复杂性。
社会影响:唤醒公众法治意识
《第二十条》的上映,不仅是一部电影的上映,更是一次全民法治教育的契机。影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生动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了正当防卫制度,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
正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所说:“主创团队学习了大量法律知识,前往市一级的检察院体验生活,塑造了诸多生动而平凡的人物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法律知识更好地走进观众心中。”
然而,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如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汪明亮所指出的,不能简单地将正当防卫条款的“沉睡”归咎于司法机关,而应该反思刑法学者在其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警惕在鼓励正当防卫的过程中,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滥用防卫权。
结语
《第二十条》的上映,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我国法治进步的脉搏。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社会法治意识的逐步提升。正如影片所展现的,只有当法律真正走进人们的心中,公平正义才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正如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所说:“让执法司法更加有温度,人民群众才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第二十条》的放映,对于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