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有“智”更有“质”
数字赋能,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有“智”更有“质”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推动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面升级,成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道路上的先行者。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精准调控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绿色、智能、数字化发展。
为加快推进数字北大荒建设进程,北大荒集团全面推广应用综合管理平台,加强数字归集和治理,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益。同时,构建物联网监测体系,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集团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撑。
数字农业指挥中心
智能设备
在嫩北农场数字农业指挥中心,技术人员通过引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的精准管理。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利用智能化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关键指标,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到服务器,经过分析处理后,可以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施肥建议。
“我们数字农业指挥中心目前已完成内部设施建设、设备调试等工作,今年引进的120套物联网终端也已经完成了90%的建设工作,全部建成后将通过数字北大荒平台接入到我们的中心设备中。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进行网络连接调试,并进行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撑。”嫩北农场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张金介绍说。
近年来,襄河农场先后更新了固态降水传感器、新型自动站、气象信息及预报工具平台等先进的气象设备设施,实现了地面气象要素全自动、智能化观测。高精度、智能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让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更加科学、精准、及时有效,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监测、精准预报、精准预警和精准服务,切实提升了气象保障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助推职工群众致富增收。
更新设备设施
智能设备
此外,襄河农场还安装并投入使用了农业数据采集整合系统、性状采集设备、土壤墒情监测设备、霜冻预警器、冻土传感器、作物养分分析和作物性状智能诊断服务器等11种农业物联网设备设施,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和智能化生产管理。
眼下,农作物已进入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吸收水肥能力不断增强。在新华农场,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田间技术服务,技术人员则是通过农情大数据系统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处方”,为今年粮食作物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智能识别采集设备
物联网检测设备
在青山管理区,玉米、大豆性状智能识别和采集设备整齐耸立在田间,通过物联网监测、图像识别、智能叶龄诊断等技术的应用,作为种植户农机作业、农事活动的信息决策手段,科学指导农业生产。
“通过数字化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精确控制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过程,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新华农场农业生产部主办吴世昊说。
随着数字北大荒的推广应用,农业数字化、流程一体化的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显著提升了农业相关工作的效率,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数字系统推广应用
土地承包系统
在过去,农业管理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本田上报等工作繁琐且耗时,占用了各管理区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数字北大荒的推广应用,种植户们现在可以轻松办理享受基本田政策申请、土地承包申请、合同签订等多项实用业务,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除了业务办理功能外,农情记录、投入品施用、田间管理等功能使种植户们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农田的实时状况,无论是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壤的湿度还是病虫害的发生,都能一目了然。这一功能的实现,不仅大大加强了种植户们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参与感与透明度,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农业管理依据。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北大荒现代农业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繁荣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