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季水果市场: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双轮驱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季水果市场: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双轮驱动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11
来源
1.
http://www.moa.gov.cn/xw/qg/202410/t20241015_6464342.htm
2.
https://www.sohu.com/a/758561108_121123708
3.
https://cif.mofcom.gov.cn/newsite/html/shenzhen/html/703892/2024/12/25/1735113048077.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3A06ALW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VSIJSU0556AX55.html
6.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1/doc-ineftmra9705499.shtml
7.
https://www.sohu.com/a/777684476_121123708
8.
https://www.ebrun.com/20250114/570088.shtml
9.
https://news.cqjjnet.com/web/aritcle/1313897670850052096/web/content_1313897670850052096.html
10.
http://www.news.cn/fortune/20241224/c5e346a105e64b85b8c9473a9f5b53d7/c.html
11.
http://www.news.cn/digital/20240726/9f5db1ea18244cfeb7d4802a8623c6c2/c.html

随着冬季的到来,水果市场的主角逐渐变为柑橘和葡萄。这些短期成熟的水果不仅丰富了冬季餐桌,还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通过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南方地区也能种植葡萄,北方的桃子甚至比南方更早上市。此外,留树保鲜等措施使得柑橘挂果时间延长至次年4月,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这些变化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水果的需求,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01

车厘子价格暴跌,热带水果持续热销

进入12月下旬,气温下降,水果市场却升温明显,来自海内外的各种时令鲜果大量涌入市场,丰富居民的选择。

车厘子是冬季水果市场里的“明星”。近几周,进口车厘子价格多次下调,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走访北京市内多家水果商超发现,车厘子货架前大多贴有“惊喜价”“直降”等促销标识,引来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北京市民孙女士最近一直在关注车厘子的价格,她说:“今年车厘子的价格普遍比去年要低一些,而且降价较快。像JJJ级别的车厘子,我记得一周前一斤大约要150元,现在100元左右就能买到。”

货源充足促使今年进口车厘子价格明显下降。据了解,得益于产区气候条件的优越及种植面积的扩大,今年智利车厘子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预计,2024-2025产季智利车厘子出口量将比上一季增长59%,共计出口超过1.3亿箱5公斤装车厘子,相当于65.79万吨。其中,超过90%的智利车厘子将运往中国市场。

运输渠道的拓展,带动车厘子价格持续下跌。一家水果卖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厘子大多是通过空运抵达中国国内,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最近几天,经由海运的秘鲁车厘子陆续抵达广州等港口。未来伴随海运数量的增加,预计到新年前后,车厘子将迎来上市高峰期。届时,价格还会有明显降低,口感也会更加甜美。

尽管已进入冬季,但榴莲、椰子、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仍活跃于市场,消费者喜爱不减。在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内,榴莲售卖区域格外热闹。“现在榴莲已经是四季水果了,别看是冬天,来买的人可不少。”摊主说。与以往泰国榴莲“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同,越南榴莲也开始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据了解,由于越南榴莲收获季节较长,几乎全年不间断的稳定供应填补了泰国榴莲季节性供应的空白。自2022年9月越南成为第二个获准向中国出口鲜榴莲的东盟国家以来,越南榴莲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年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已成为越南榴莲的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达1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占越南榴莲出口总额的92.4%。

“一入冬,我家就爱买些桂圆、柚子、火龙果等水果,丰富一下果盘,现在冬天吃到这些热带水果也不稀奇了。”70后消费者吴先生说。

02

设施栽培技术让冬季果篮更丰富

在黑龙江省,像蔓越莓一样既可鲜食又能入药,堪称“第三代黄金水果”的浆果还有很多。从春季第一批蓝靛果成熟,接着就是桑葚和露地草莓陆续上市。到了夏季,夏果型树莓、黑穗醋栗、笃斯越橘、红豆越橘轮番上阵。随着天气转凉,就到了蔓越莓、葡萄、软枣猕猴桃和秋果型树莓的主场。而绵延整个冬季的,是营养极其丰富的沙棘和设施草莓。整整一年,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浆果在丰盈着国人的“果篮子”,为黑龙江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贡献一份力量。

在浆果产业蒸蒸日上的背后,是一群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坚守与创新。黑龙江省寒地浆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蓝靛果哈尔滨试验站站长、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寒地特色果树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主持人、东北农业大学霍俊伟教授,深入了解了体系专家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黑龙江省寒地浆果四季飘香。

黑龙江省是我国小浆果产业发源地,百年历程,底蕴深厚。我国3个小浆果“国字号”平台均在黑龙江省——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小浆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经济林协会小浆果分会。

黑龙江省寒地浆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成立以来,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下,在全体岗位专家、推广专家的共同支持下,一直将把黑龙江省打造成我国小浆果优势产区作为奋斗目标。他们围绕寒地浆果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强化浆果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试验示范,做强寒地浆果种业“芯片”,助推黑龙江省成为国内外小浆果科研及产业中心,为实现龙江浆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系自2023年成立以来,共选育出20余个新品种和品系,示范推广了12个品种和20余项各类栽培及育苗技术,推广面积近5000亩;破解产业技术难题10项,获发明专利3项;在蓝靛果贮藏保鲜、无损检测、采收及加工方面获得了良好成效;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果农和技术人员1200余人。

目前,黑龙江省不仅是我国种植小浆果树种最全、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而且小浆果科研人员数量居全国首位,育种水平全国领先:霍俊伟团队研发的蓝靛果品种乌蓝、蓝精灵;单金友团队研发的沙棘品种晚黄、晚霞,均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此外,省内科研机构还育成了树莓、软枣猕猴桃、果桑等大量优良品系。黑龙江省拥有国内最大、最全、最丰富的小浆果资源库,还有3个单项国内最大的种质资源库:蓝靛果、黑穗醋栗和沙棘。

霍俊伟说,“下一步我们体系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这些工作:一是抓产业,立足于产业发展,集思广益,助推龙头加工企业,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带动黑龙江省小浆果产业的全面发展。谋划以体系内科研单位、企业等为班底,成立黑龙江省小浆果产业协会。二是抓协同,浆果体系组建了由育种、栽培、机械、加工、信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岗位专家,通过协同,深入研究产业的每个环节,形成产业闭环。三是抓创新,针对产业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体系内岗位专家有针对性地解决,创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创新产品和加工工艺,通过创新引领产业发展。针对保鲜、采收、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瓶颈要集中攻关。四是抓推广。利用体系科研成果,在省内各主产区推广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成果本土化推广,不仅让原有种植户和企业增效,还要助推浆果面积、产量和总产值、效益增加。五是抓调研,建立每个树种的产业数据库,要发挥可依靠、靠得住、离不开的智库作用。六是抓典型,果树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技术相对复杂,因此,要大力扶持和宣传典型案例和人物,充分发挥综合示范园的作用,依靠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和产业发展。”

浆果育种新进展:东北农业大学选育出3个新品种及10余个适合鲜食、无苦味蓝靛果优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10个树莓、黑穗醋栗优系;哈尔滨市农科院筛选3个抗寒果桑优系;在沙棘、草莓、笃斯越橘、软枣猕猴桃上也选育出多个品系。

栽培技术新进展:研发了葡萄高光效大冠稀植技术、水稻育秧棚套种葡萄技术及延后活体保鲜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明显;集成组装了寒地草莓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模式,解决了黑龙江省多数草莓生产苗外购营养钵苗成本高和花芽分化晚等问题;创制了葡萄抗盐碱根域限制栽培关键技术,有效解决盐碱地区日益突出的葡萄盐碱危害问题;开发了蓝靛果无损检测系统,可实时检测蓝靛果不同生长阶段的品质指标;推广了系列蓝靛果加工技术,生产了多个产品;研发了靛果机械采收技术,在相关企业转化后生产出样机,试验效果良好。

科技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体系成员通过技术讲座、微信和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累计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重点培训了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企业技术人员、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村干部等,编写了生产技术手册,通过办培训班无偿发放到果农手中。

技术服务,推动产业发展:体系各岗位专家以乡村科技振兴和农民增收为主,常年为果农、合作社和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助力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浆果产业的发展。

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体系专家助力甘南县发展小浆果产业,帮助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带动贫困户种植庭院树莓1000多亩。2023年秋季实现农民年增收700多万元。同时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双城区,双鸭山市集贤县等地大力发展蓝靛果庭院种植。

现场观摩,交流技术成果:体系各岗位专家组织了多次现场观摩活动,既起到了同行交流和技术培训的作用,又起到了科技成果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同行、当地政府及农户的一致认可。

浆果产业管理、采收等环节用工量大,产业链条长,直接和间接带动包装、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效益显著。2024年,“蓝靛果新品种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入选106项“黑龙江省首批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之一。体系由此大力推广蓝靛果相关成果,2024年春季新增面积3000余亩。同时,积极对接黑龙江省农投、龙江森工食品集团、牡丹江仁和堂药业、哈尔滨森莓园公司等企业,生产销售蓝靛果鲜果和加工产品,带动整个小浆果产业朝着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规范化迈进。

03

留树保鲜技术提升柑橘市场竞争力

留树保鲜是近年来柑橘产业的重要技术创新,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延长果实的挂树时间,保持果实的新鲜度和口感。但这一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导致果实枯水、浮皮等现象。

枯水是柑橘类果实在成熟后期和采收后贮藏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柑橘果实不仅在贮藏过程中易枯水,挂树期间,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或成熟后都有可能出现枯水、浮皮和汁胞粒化现象。特别是挂树越冬的晚熟柑橘和留树保鲜的中熟及中晚熟柑橘,在个别年份果实枯水、浮皮和汁胞粒化现象十分严重。枯水柑橘果实皮肉分离,囊瓣皮变厚,囊瓣汁胞失水干缩发硬、口感干燥、淡而无味,果实失去固有风味,营养与食用价值大大降低。

柑橘果实枯水的主要原因包括品种、土壤、气候、树龄、树势、施肥、采果时间等因素。一般果皮较紧实的柑橘品种比果皮较宽松的柑橘品种不易发生枯水;核多的品种较核少的品种不易发生枯水。过酸或过碱、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差的土壤种植的柑橘易发生果实枯水。果实迅速膨大期干旱少雨,果实成熟后期连续阴雨寡照,冻害、旱害、热害、涝害等都有可能引起果实枯水。果实生长期间及成熟后昼夜温差小,枯水程度重;昼夜温差大,枯水轻。幼树上的果实较盛果期树上的果实较易发生枯水。柑橘树势过强或过弱,果实成熟期大量抽发新梢至树体营养失衡,会加重果实枯水。施肥过迟、氮肥施用过多,使果实成熟后期果皮油胞旺盛分裂,形成枯水。采果越迟枯水果越多,且在贮藏运输期间果实枯水的概率也越大。另外,特大果、小年树上所结的少量果实、树冠顶部的果实较易枯水。

为防治枯水,果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旱季及果实膨大期,遇旱要及时灌水;果实开始着色后,适当控制果园湿度等,都可减轻枯水果的发生。膨大期每月喷1-2次果力壮或者氨基酸钙钾乐+糖醇硼。果实膨大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大肥。氨基酸钙钾乐和糖醇钙加强补钙,锁住水分。果力壮补钾,促进果实膨大安全性高,喷后减少干水和内裂,缺硼果肉容易木栓化。7-8月淋一次枯草芽孢杆菌+金施保,促进果树长更多的须根白根,促根保叶,为树体后续吸收储存更多的营养提供长效肥力。及时采收、严格挑选。在适宜的成熟期采收,不能采收过晚。在入贮前后进行挑选,将松皮发浮的果实挑出。在采用薄膜包装的果实,贮藏后期枯水率较未包装的果实明显提高,为了防止或减轻枯水病的发生,应在贮藏后期摘除薄膜包装。

04

消费者需求驱动水果产业升级

面对愈发丰富的冬季“果篮子”,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也发生了变化。不少消费者看重水果的营养价值。“冬天比较寒冷干燥,容易上火,我会比较倾向于选一些维C含量、纤维素含量高的水果,比如梨、猕猴桃等,有助于滋润肺部,增强免疫力。”90后“养生达人”小石说。水果的储存便捷性也是消费者购买时的重要考量因素。“砂糖橘不怕冻,皮薄肉甜,还很好剥,一口一个,很方便在宿舍囤着吃。”00后大学生小陈是砂糖橘的“粉丝”。柑橘类水果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相对亲民的价格以及易储存和食用的特性,一直以来都是秋冬水果市场的宠儿。北京市某水果店店主表示,随着柑橘类水果供应量增加和价格回落,预计未来几周内市场上将“又是橙黄橘绿时”。

随着供应链优化,物流提速增效,水果流通范围不断扩展,越来越多高品质、高性价比果品涌现在全国各地,促进冬季水果市场的繁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