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内镜下切除:胃息肉肠息肉手术新趋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内镜下切除:胃息肉肠息肉手术新趋势

引用
中国科技网
9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fangtan/2024-08/08/content_212197.html
2.
https://www.huaihe.com.cn/NewsDetail-31808.html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5150
4.
https://rs.yiigle.com/cmaid/1516767
5.
http://www.cjco.cn/article/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4.20231204
6.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e8f248a8e554e965c37ceae70a95788d
7.
https://www.medtecinnovation.com/industrynews/13738/
8.
https://www.medtrib.cn/post/detail/2a43e366-5777-4ca8-a73a-84c12f980639
9.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480573/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下切除手术已成为治疗胃息肉和肠息肉的首选方法。这种微创手术方式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01

内镜下切除手术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内镜下切除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是一种真正的微创手术,不需要在腹部开刀,而是通过内镜经口或肛门进入消化道,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操作。这种手术方式大大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创伤,降低了术后疼痛,缩短了住院时间。

其次,内镜下切除手术的恢复速度远超传统手术。患者通常在术后24-48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一周内可以恢复正常活动。而传统手术往往需要数周的恢复期,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饮食恢复也较为缓慢。

更重要的是,内镜下切除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由于手术创伤小,对消化道的干扰少,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一项研究显示,内镜下切除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5%,而传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10%-20%。

02

内镜下切除手术的具体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下切除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活检钳息肉切除术:适用于直径小于5mm的息肉,通过内镜下的活检钳直接夹除。

  2. 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适用于直径5-20mm的息肉,通过高频电刀切除。

  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直径20-30mm的息肉,通过注射液体抬高病变部位后切除。

  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直径大于30mm的息肉或早期癌症,通过在黏膜下层剥离病变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发展的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为十二指肠平坦型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这种技术无需向肠腔内注气,也不需要黏膜下层注射,仅通过向肠腔内注水便可通电切除病变。其操作简单,完整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特别适合十二指肠降部等复杂解剖结构部位的病变治疗。

03

临床应用现状

内镜下切除手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各大医院广泛开展,成为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金标准。据统计,超过90%的胃息肉和80%的肠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地治疗。

然而,这种手术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如十二指肠乳头部)的息肉,或者体积特别巨大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手术可能难以完全切除,仍需传统手术配合。此外,内镜下切除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内镜医生才能熟练掌握。

04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内镜下切除手术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 设备和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更精细的内镜器械和更先进的影像技术将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2. 智能化和机器人辅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将使手术更加精准和便捷。

  3. 扩大适应症范围:随着技术的进步,内镜下切除手术可能应用于更多类型的消化道病变治疗。

  4.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率:通过培训和设备支持,让更多基层医院能够开展内镜下切除手术,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内镜下切除手术作为治疗胃息肉和肠息肉的新型微创技术,以其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临床效果,正在改变着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