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西壮族农作歌谣:旋律里的劳动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西壮族农作歌谣:旋律里的劳动智慧

引用
中国网
6
来源
1.
http://news.china.com.cn/2025-01/27/content_117689028.s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83%E6%B4%9B%E9%99%80/1217696
3.
http://www.gxzf.gov.cn/zt/xwfb/wssthjbh0728_208256/index.shtml
4.
https://www.gxu.edu.cn/info/1004/35415.htm
5.
https://www.56-china.com.cn/show-case-7955.html
6.
http://www.ctnews.com.cn/paper/content/202407/18/content_96390.html

广西壮族的农事歌谣,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创作并传唱的民间文学形式,它不仅记录了农事活动和节气变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近年来,在广西百坭村等地,年轻一代在黄文秀精神的感召下,积极返乡创业,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在广西大学等高校通过“三月三”活动,创新演绎传统歌谣,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

01

壮族农作歌谣的历史渊源

壮族农作歌谣是广西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以口头传唱的方式流传至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这些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节令歌、劳动号子、抒情歌谣和祭祀歌谣等多个类型,生动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精神世界。

02

不同类型的歌谣及其特点

节令歌:记录农事活动的“活日历”

节令歌以季节或农历月份为线索,反映农事安排和生活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壮族季节鸟歌》,通过候鸟象征四季更替,展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繁忙景象。另一首著名的节令歌是《十二月田歌》,它不仅描述了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还寓示劳作时应专注生产。

劳动号子:协调动作的“指挥棒”

劳动号子伴随集体劳作而生,用以协调动作、鼓舞士气。《开田打硪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领”与“合”的形式配合劳动节奏,兼具指挥与激励作用。

合:一、二、三!领:打下边啊,
哼——哟!合:哼——哟!
哼——哟!领:打成田啊,
领:抬上来呀,合:哼——哟!
合:哼——哟!领:一硪一挪步嘛,
领:拉好绳呀,合:哼一一哟!
合:哼——哟!领:一层新泥土嘛,
领:同出力呀,合:哼——哟!
合:哼——哟!……

抒情歌谣:表达情感的“心灵窗”

这些歌谣多表达劳动者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慨。《戽水谣》描写抗旱戽水的场景,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丰收的期盼。《选苗歌》则以拟人手法抒发对禾苗的感情,体现了壮族人民质朴的心理。

祭祀歌谣:祈福丰收的“仪式曲”

祭祀歌谣常用于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在仪式中吟唱。《播秧谣》是在播种前祭谷神时演唱的,祈祷秧苗茁壮成长。《茅郎歌》则是在插茅草人防鸟兽时念诵,带有浓厚的巫术色彩。

03

当代传承与创新

近年来,广西壮族农作歌谣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广西大学等高校,年轻学子通过“三月三”民族文化体验展示活动,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歌谣,吸引了众多人参与。同时,通过《非遗里的中国》等节目,壮族农作歌谣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广西壮族农作歌谣不仅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承载着壮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新时代,这颗璀璨的明珠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