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GDP逼近十万亿!成渝双圈紧追不舍
山东GDP逼近十万亿!成渝双圈紧追不舍
2024年,山东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前三季度GDP达到71981亿元,同比增长5.6%,全年GDP更是突破9.8万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展现了山东经济的强劲势头,也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山东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山东累计建成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前三季度,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超52%,全省虚拟现实设备、服务器、集成电路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实现20%以上增长。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青岛和济南两大城市表现尤为突出。青岛国信集团成功交付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海信集团推出的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颠覆了传统视觉体验。而济南则在商业航天领域率先完成“通信、导航、遥感”3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
新兴产业投资加速
从投资端看,山东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新兴产业投资扩容加速。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这些数据表明,山东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比成渝双圈:协同创新与市场化改革
虽然山东经济总量略低于成渝双圈的8.6万亿元,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成渝双圈在协同创新方面,川渝创新合作计划深入实施,12家高新区建立了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两省市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余台(套)。
此外,成渝双圈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实现了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营业执照互办互发。同时,两地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线路辐射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48个港口。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山东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从目前看,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承压,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为应对这些挑战,山东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此外,还需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人才。
展望未来
面对成渝双圈的激烈竞争,山东需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同时,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随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山东有望继续保持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