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调适指南
疫情下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调适指南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提供了详细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包括提升安全感、强化掌控感和降低无助感等具体措施,帮助患者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患者家属也需要做好身心放松和情绪管理,以更好地照顾患者。
情绪管理:应对疫情带来的焦虑
疫情信息的大量传播,很容易引发精神疾病患者的焦虑和恐慌。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
限制信息摄入:避免过度关注疫情信息,每天只在固定时间查看官方发布的消息,不要频繁刷新手机。
区分事实与谣言: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只相信官方渠道的消息,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理性看待风险:当看到“可能”“暂时”等词语时,不要立即往最坏处想。例如,新闻中提到的“武汉新生儿确诊,可能存在母婴垂直感染”,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新生儿都会被感染。
转移注意力:当感到焦虑时,尝试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或进行简单的室内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都能帮助改善情绪。
家庭支持: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家庭成员的支持对精神疾病患者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改善家庭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理解和支持的家庭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压力。
倾听与陪伴: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理解,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观察情绪变化: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和异常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协助生活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营养均衡的饮食,鼓励适度的活动。
督促治疗: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不要随意中断治疗。
专业帮助:及时寻求医疗支持
定期复诊: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要确保患者能够按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在线医疗:如果出行不便,可以利用在线医疗平台进行咨询和复诊。
紧急情况:如果发现患者有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心理援助热线:许多地区都设有心理援助热线,可以在需要时拨打求助。
自我调适: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设定小目标:给自己设定一些简单可行的目标,完成它们能带来成就感。
保持社交联系:通过电话或网络与亲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学习新技能:利用居家时间学习一些新技能或兴趣爱好,如烹饪、绘画等。
正念冥想: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法缓解焦虑,提高情绪稳定性。
保持希望:相信疫情终将过去,生活会逐渐恢复正常。
疫情确实给精神疾病患者带来了额外的挑战,但通过合理的自我调适和家庭支持,患者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些困难。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医嘱,合理安排生活,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位患者都能度过这段特殊时期,重返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