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知名人士力荐:胃复春治愈胃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知名人士力荐:胃复春治愈胃病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vc_14288754820040641569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17694458208459593451
3.
http://www.zhqkyx.net/cn/article/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459?viewType=HTML
4.
https://www.goodreads.com/questions/5416344---6411439--
5.
http://www.zgyjgyyxzz.com/Magazine/Show.aspx?ID=82784
6.
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4395491.html
7.
https://www.hqyt.com/news/info/312/18.html
8.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32/i3/228.htm
9.
https://wiki.biligame.com/sr/%E4%B8%8E%E4%BD%A0%E5%90%8C%E8%A1%8C%E7%9A%84%E5%9B%9E%E5%BF%86

一位知名人士在分享自己的胃病经历时,讲述了如何通过使用胡庆余堂的胃复春胶囊彻底治愈多年顽固胃病的故事。这位人士原本因长期食用辛辣食物导致慢性胃炎伴糜烂,经过西医治疗无效后,在中医指导下开始服用胃复春胶囊,并配合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最终成功康复。他特别推荐胃复春胶囊,认为其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证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胃复春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其主要成分包括红参、香茶菜和麸炒枳壳,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胃复春在治疗胃病方面的显著效果。

临床研究证实疗效

一项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学》的研究显示,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单独使用莫沙必利片的71.88%。治疗后,胃复春组的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为(113.20±10.21)μg/L,明显高于莫沙必利组的(98.26±9.64)μg/L,而胃蛋白酶原Ⅱ和胃泌素17水平则低于莫沙必利组。

另一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胃复春胶囊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研究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胃蛋白酶原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中医治疗方案多样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伴糜烂的治疗需要辨证施治。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

  1. 肝火犯胃: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或木香顺气丸进行治疗。
  2. 脾气虚损:可考虑使用归脾汤进行调理。
  3. 热伤胃络:适宜使用三黄泻心汤。
  4. 瘀血阻络:可选用金铃子散。

此外,张仲景的小建中汤也是调理脾胃的良方。该方由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和饴糖组成,能有效改善脾胃虚弱、虚寒等症状。小建中汤的配伍巧妙,桂枝温心阳,白芍补中,甘姜枣调和脾胃,饴糖助运化,适用于脾胃虚弱、胃口差、进食少、不觉得饿,以及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等症状。

患者自身体验分享

一位慢性胃炎患者分享了她的康复经验。她通过以下几点逐步改善病情:

  1. 均衡饮食:从最初的不敢吃到逐渐增加优质蛋白和易消化的膳食纤维,搭配少量主食,细嚼慢咽。
  2. 情绪管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波动。
  3.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
  4. 适量运动:选择身体能适应的运动强度。

注意事项

虽然胃复春在治疗胃病方面效果显著,但使用时仍需谨慎。孕妇慎用,脾胃虚寒患者可能会因药物寒凉性质出现胃部不适或腹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根据具体体质和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胃复春作为治疗胃病的常用中成药,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然而,治疗胃病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