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明主任医师:春节走亲戚,如何摆脱焦虑?
徐永明主任医师:春节走亲戚,如何摆脱焦虑?
春节前夕,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医师徐永明在直播间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他指出,春节假期虽然喜庆,但也是情绪问题的高发期。从临床数据来看,节后综合征患者显著增多,焦虑、抑郁、失眠门诊的患者数量明显上升。
“春节焦虑”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徐永明分析,这种现象主要源于春节的特殊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太多期待和压力。人们在假期中往往需要面对工作、家庭、社交等多重压力,这种反差容易引发情绪波动。
春节焦虑的具体表现
春节焦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交压力:走亲访友时,频繁的社交活动让人应接不暇。特别是面对亲戚的“灵魂拷问”,如“有对象了吗?”“工作怎么样?”“赚多少钱?”等问题,让人倍感压力。
经济压力:红包、年货、聚餐等开销,让不少人的钱包“吃不消”。特别是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经济负担更容易引发焦虑。
作息紊乱:春节期间,熬夜、睡懒觉成为常态,生物钟被打乱。这种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情绪波动。
期望落差:人们对春节往往抱有美好期待,但现实可能并不尽如人意。这种落差容易引发失落、沮丧等负面情绪。
专业建议:如何应对春节焦虑
徐永明主任医师建议,面对春节焦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
1. 调整认知,放松心态
“春节回家的核心目的是与家人团聚,而非满足外界的期待。”徐永明强调,不必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尽量以平常心对待亲戚的询问和聚会。当感到压力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
2. 合理规划,设定界限
在回家前,可以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和预算规划,避免因经济问题增加心理负担。面对不愿回答的私人问题,可以礼貌地转移话题,设定合理的社交边界。
3. 保持规律作息
尽管是假期,也要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徐永明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4. 适度运动,健康饮食
春节期间,不要放纵自己大吃大喝。徐永明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慢跑等。同时,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5. 学会倾诉,释放压力
当感到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徐永明建议,多与信任的朋友、家人交流,或者通过写日记、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特别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春节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周佳音指出,青少年可能面临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社交圈变化等多重挑战。家长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
合理规划假期生活:平衡学习与休息,避免临近开学时手忙脚乱。
加强亲子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在亲戚面前过度评价孩子。
引导正确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攀比心理。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鼓励参与户外活动。
关注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更是一个调整身心的好机会。徐永明主任医师提醒,面对春节焦虑,关键是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生活。记住,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