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让老人遗产传承更安心
中华遗嘱库:让老人遗产传承更安心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3年度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机构已登记保管31万余份遗嘱,遗嘱咨询数量达47万余人次。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人对遗嘱态度的巨大转变。
遗嘱观念悄然转变
白皮书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从2018年的77.43岁降至2023年的67.82岁。这一趋势表明,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中年人甚至年轻人开始提前规划身后事。
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当中,60-70岁的人群订立遗嘱比例较高,过去两年均超过60%。更令人意外的是,2023年,中华遗嘱库保管60岁以下中青年遗嘱7124份,较2022年近乎翻了一倍,而较2017年增长超过24倍。
虚拟财产成新关注点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虚拟财产如何继承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微信账号、QQ、支付宝、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为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
法律效力获司法认可
中华遗嘱库出具的遗嘱在司法实践中已获得法院认可。例如,在一起多子女家庭遗产纠纷案中,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调取中华遗嘱库出具的视频资料,视频全面记录遗嘱人在立遗嘱时的真实状态与意愿,最终法院认定该遗嘱有效。
创新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中华遗嘱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针对盲人、视觉障碍、书写障碍、识字困难等特殊人群,推出了“盲文遗嘱”“文盲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有497名特殊人士通过“录音录像遗嘱”的方式成功订立遗嘱。
社会意义深远
中华遗嘱库的设立和发展,不仅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专业的遗嘱服务,更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它帮助人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更开放、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死问题,促进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正如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所说:“以法为准,以人为本。中华遗嘱库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遗嘱继承领域的应用,让更多人享受到专业、公正、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中华遗嘱库必将在财富传承和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