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流感高发!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疫苗指南
秋冬流感高发!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疫苗指南
2023年秋冬季节,流感疫情再次引发全球关注。日本流感确诊病例较往年增加约40%,中国部分省份登革热处于高发季节,个别南方省份流感疫情也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形势,中国疾控中心及时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为公众提供权威的疫苗接种指导。
流感疫苗接种指南更新要点
新版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 孕妇
- 6-59月龄儿童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在接种剂次方面,建议:
- 对于流感病毒灭活疫苗,6月龄-8岁儿童,如既往未接种过流感疫苗,首次接种时,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则接种1剂次;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无论是否既往接种过流感疫苗仅需接种1剂次。
- 对于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
此外,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时接种的建议,新版指南建议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
流感与新冠叠加流行的风险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在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流感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为尽可能降低流感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干扰,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及时编制和印发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
流感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
在应对流感病毒高变异性带来的挑战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计算模型的兴起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获得了超过50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建立先进的计算模型,以加速流感疫苗的研发。该项目将利用人类数据集,构建能够模拟抗体如何保护人们免受严重流感感染的模型。
在不同类型的疫苗中,mRNA疫苗的表现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mRNA疫苗在模拟免疫反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能够更快速地激发免疫反应,并且在应对流感病毒变异时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使得mRNA疫苗在应对新出现的病毒株时,能够迅速调整其组成,从而保持较高的保护效果。
具体预防建议
除了接种疫苗,健康行为的倡导也非常重要。政府呼吁民众勤洗手、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和密闭空间中。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也是增强抵抗力的有效方法。专家们提醒大家,虽然流感疫苗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但不应过度依赖,而是应综合采取多种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学校和社区的集体防控力度也不可忽视。各大院校在流感高发期纷纷开展校园卫生知识宣传,呼吁师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此外,许多社区联合医疗机构,组织流感疫苗的集中接种活动,确保更多的人能够获得保护。这种集体行动不仅提高了疫苗接种率,也大大增强了社区的整体免疫力。
面对流感疫情,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流感侵害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一个健康、安全的秋冬季节筑起坚实的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