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时的“小气泡”真的会要命吗?
输液时的“小气泡”真的会要命吗?
在医院输液时,你是否也曾担心过输液管里的气泡会带来危险?是否害怕那些小小的气泡会引发致命的气体栓塞?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让你了解输液时的那些“小气泡”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气体栓塞:听起来很可怕,但其实……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气体栓塞。简单来说,就是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气泡,阻塞血液循环,影响器官供血。听起来确实很可怕,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
人体血管内的压力是高于外界大气压的,这就意味着,即使输液瓶空了,空气也不会主动“跑”进我们的血管里。不仅如此,现代医疗设备还设置了双重保险:
回血现象:当输液结束时,不仅空气进不来,血液反而会往外流一点点,医学上叫“回血”现象。这个小细节就能证明空气确实进不来。
过滤装置:输液管下端那个扁平圆盘就是过滤装置,能够过滤空气和杂质,防止它们进入血管。
即使有气泡,也别太担心
假设真的不小心让空气进入血管会怎样?
- 小气泡:可能堵塞毛细血管,轻则疼痛,重则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受损
- 大气泡:可能造成空气栓塞,影响心脏功能
但是,这种情况需要注入很大量的空气才会发生(约200-300毫升)。而普通输液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量级!
真实案例:气体栓塞的危害不容忽视
虽然输液时气泡进入血管的可能性极低,但气体栓塞确实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风险。比如在一些外科手术中,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气体栓塞。
79岁的陈阿姨被诊断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接受了钻孔引流术,但术后右侧血肿再次复发,甚至行动受限。每次复发只能通过手术清除血肿,但血肿却总是“卷土重来”。
她的家人非常焦虑,因为阿姨不仅血肿复发,还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增加了治疗难度。
医生们仔细分析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血肿的供血动脉没有被切断,导致问题无法从根本解决。于是他们制定了“脑膜中动脉栓塞+钻孔引流”的联合治疗方案:
- 脑膜中动脉栓塞:微创技术,精准阻断血肿供血,从源头预防复发。
- 钻孔引流术:快速清除现有血肿,立刻缓解症状。
术后,陈阿姨的头痛和头晕症状迅速缓解,行动恢复正常,复查影像显示血肿逐渐吸收,至今未见复发!
输液时,你需要注意这些
虽然现代医疗设备已经非常安全,但作为患者,了解一些输液安全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穿宽松的衣服:特别是衣袖要宽大,过紧的衣服会影响外周静脉血液的回流,使静脉输液受阻,造成手臂肿胀。
配合护士穿刺:
- 做几分钟握拳运动,使血管看起来粗大清晰
- 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穿刺部位
- 选择下肢静脉穿刺时,先站立或让双腿保持下垂的姿势
- 穿刺时深呼吸放松身心
- 观察输液情况:虽然输液管有安全装置,但还是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护士。
总之,输液时的“小气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现代医疗设备和规范操作流程已经非常完善,大家真的不用太担心!安心打点滴,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