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机器人表演,让年味更浓!
春晚机器人表演,让年味更浓!
2025年春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表演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惊艳亮相,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
春晚舞台上的科技舞者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秧BOT》中,16个身着东北花袄的机器人“福兮”与16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共同演出,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人机共舞表演,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场充满科技感的视觉盛宴。这场表演不仅展示了东北大秧歌的喜庆氛围,也让机器人成为春节话题的焦点。
这些机器人外形设计独具匠心,尽管保留了部分机械骨架的科技感,但上身的花棉袄却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民俗元素。它们的动作灵活流畅,完成了复杂的舞蹈动作,展现出了极高的精准度和协调性,与舞蹈演员配合默契,仿佛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
春节期间的机器人应用
机器人在春节期间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在北京举办的首个“AI庙会”上,仿生人版的白娘子随歌曲翩翩起舞,机器人学起京剧表演,唱念做打有模有样,还可以玩转川剧变脸,吸引大批游客驻足鼓掌以及外媒的关注。
在正月初五深圳的一个醒狮活动上,一支由传统醒狮和机甲醒狮组成的团队共同起舞。在湖北恩施,一群能与游客亲密互动的机器狗也加入了春节舞狮的队伍,并同时跟随音乐旋律做出各种动作。当游客伸手时,机器狗会乖巧地用“爪子”握手,可爱模样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
创新的技术支撑
《秧BOT》的精彩呈现,背后是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最大关节扭矩可达360N・m,使其能够完成各种复杂动作。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信息,为精准执行动作提供保障。
“福兮”表演时的“秘密武器”是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等技术,这让它们在舞台上能够确保精准定位和稳定连接,动作和队形实现“复制、粘贴”的效果,强大的集群协同控制系统还让它们能及时随舞台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2025年被多家机构预测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背后原因是智驾算法与机器人模型底层互通,所以小鹏等车企才会争相推出人形机器人。随着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日趋成熟并开始走进智能驾驶的阶段,今年将会有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走进我们的生活。
多地相继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发展目标,并围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加快“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推动经营主体加速集聚等方面细化举措,加快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高超表示,“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专家们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将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5年春节的机器人应用展示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未来,机器人将进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助力,带来更多的便利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