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骑行防冻伤小妙招,你get了吗?
冬季骑行防冻伤小妙招,你get了吗?
随着冬季的到来,骑电动自行车外出的市民纷纷带上了防寒保暖的“挡风被”,不过一定要注意,这种“御寒神器”,很容易“挡了寒冷,埋了隐患”。
从事故中看冬季骑行安全
近日,江苏泰兴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与轿车碰撞事故。交警发现,这辆电动自行车加装了挡风被,导致车主操作受到限制,双手无法支撑缓冲,造成较大伤害。这起事故再次敲响了冬季骑行安全的警钟。
保暖装备推荐
头部保暖:选择全罩式头盔,不仅能提供头部保护,还能有效隔绝冷风。部分头盔还配备有防雾镜片,确保视野清晰。在头盔内佩戴面罩或使用围巾包裹颈部,防止冷风从领口灌入,同时保护面部免受寒风侵袭。
手部保暖:市面上有专为冬季骑行设计的加热手套,通过电池供电,为手部提供持续的温暖。防水保暖手套: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能和保暖效果的手套,确保手部干燥且温暖。手套内部可加绒,外部材质应防风防水。
脚部保暖:使用保暖鞋垫增加脚底温度,同时穿着厚实的羊毛袜或专为骑行设计的保暖袜,确保脚部不受冻。防水鞋套:在雨雪天气下,使用防水鞋套保护鞋子不被浸湿,保持脚部干燥。
身体核心保暖:在骑行服内穿戴保暖背心或马甲,特别是针对背部和胸部的保暖,有助于维持身体核心温度。
安全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挡风被:虽然挡风被可以抵挡寒风,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不仅有视角盲区,看不清楚前方区域的地面情况,转弯、拧油门、刹车的手感都没有之前灵活。行车阻力也会加大,车身稳定性降低,增加骑行难度。
不要“反穿衣”:一些车主为了御寒会在骑行时“反穿衣”,双臂直接伸进袖子。在正常情况下,人若摔倒,双手会出于本能,向前或两侧伸张,支撑地面,以保护头部或身体等重要部位。骑车“反穿衣”会严重影响手臂尤其是手肘处的灵活度,遇到突发情况,由于双手被束缚住,骑行者难以有效控制车把手或保护身体,容易造成重大伤害。
头盔+帽子、围巾全副武装:一些“骑士”将帽子戴在头上,外面系上围脖或戴上口罩,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眼睛两边视线被挡住大半,十分危险。建议选择安全帽,确保视线开阔。
致命“长围巾”!佩戴围巾最好长度保持在腰部以上。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在玩滑梯、乘坐自动扶梯或自行车、助动车后座时,是否已将围巾塞到衣服内。一旦发生围巾绞缠的窒息事故,应先划破围巾,解除束缚,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戴耳机”骑车:骑车者和行人在道路上通行时,尽量不要佩戴耳机。因为耳机中的声音不仅会分散自身注意力、影响其接收周围的汽车鸣笛等提示声响。而且,细小的耳机线在拉紧后有很大伤害力,一旦发生事故后缠绕身体,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用骑行建议
合理规划行程与时间:避开极端天气,尽量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日子出行,避免在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下骑行,以减少寒冷对身体的直接侵袭。利用白天阳光带来的温暖,尽量在日出后至日落前骑行,减少夜间低温对体温的影响。
穿着层次化:采用多层穿衣原则,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如速干衣;中层为保暖层,如抓绒衣或羽绒内胆;外层则注重防风防水,如骑行夹克或防寒服。内层衣物应紧贴身体,减少空气流动带走的热量,同时便于排汗,保持身体干爽。
注意观察路况:冬季骑行时,应时刻注意观察路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注意路面是否有积雪、结冰或坑洼等危险情况。
适时休息:长时间骑行会导致身体疲劳和体温下降,因此骑手应适时休息,活动身体,补充能量,以保持良好的骑行状态。
总结
冬季骑行不仅考验你的勇气,更考验你的智慧。如何在凛冽的寒风中保持温暖又安全?这里有一份独家小妙招送给你:分层穿衣法让你灵活应对温度变化;佩戴保暖骑行帽、手套和围巾保护重点部位;选择合适的骑行眼镜和安装挡泥板提高安全性;合理规划路线避开危险路段……这些实用技巧不仅能帮你预防冻伤和摔伤,还能让你享受冬日独特的风景。赶紧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