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将至,脾胃虚寒的你准备好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将至,脾胃虚寒的你准备好了吗?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71066
2.
https://ny-fsa.com/health/%E4%B8%AD%E5%8C%BB-%E4%B8%89%E4%B9%9D%E8%B4%B4-%E6%95%B7%E8%B4%B4%E7%96%97%E6%B3%95/
3.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43082.html
4.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83010
5.
http://wjw.sz.gov.cn/ztzl/jkkp/jkcs/content/post_11116645.html
6.
https://www.dz2yy.com/News/HTML/5647.html
7.
https://www.zkszyy.com/index/article/id/4339.htm
8.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640217.html
9.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n61zWB8GoP.html

“冬至进补,开春打虎。”这句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道出了冬至时节养生的重要性。随着冬至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保暖和饮食调理尤为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宜的生活习惯和中医调理,保护我们的脾胃阳气。

01

三九贴:传统中医外治法

“三九贴”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特别针对虚寒性体质和慢性疾病。它以冬至后开始的三个“九天”为治疗周期,配合温补、散寒的中药敷贴,作用于特定穴位,帮助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化学性和热性刺激,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效果。

三九贴主要适用于以下症状或疾病:

  • 呼吸系统问题: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 消化系统虚寒:如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
  • 手脚冰冷:尤其适用于气血不足、肾阳虚导致的四肢冰冷。
  • 免疫力低下: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寒冷季节反复感冒。
  • 虚寒型痛经:改善女性体质虚寒相关的痛经问题。

三九贴通过温补、散寒药物调理体质,尤为适合冬季使用。常用药材包括甘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等,将其研成粉末与姜汁混合后制作成药饼,敷贴在穴位上,刺激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气。

02

饮食调养:暖食助阳

驱寒就温是冬至时节饮食调养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暖食以助阳。此时,可适量多吃一些羊肉、河虾、韭菜、肉桂等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冬至虽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过犹不及”。冬至日不能吃过分辛辣的食物,以防助阳动火,致使内热积累,郁热上冲。可适当搭配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

蔬菜类

  • 大白菜:性凉,味甘,归胃、大肠经,能养胃消食,清热除烦,解渴生津。
  • 娃娃菜:性平微寒,味甘,归肠、胃经,能解渴利尿,通利肠胃,清热生津。
  • 西洋菜: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膀胱经,能清热止咳、清燥润肺、化痰止咳。
  • 芥菜:性平偏温,味辛,归肺、胃经,能温中利气,通肺开胃。
  • 菠菜:性凉,味甘、涩,归肠、胃经,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
  • 白萝卜:性凉,味辛、甘,归肺、胃经,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 胡萝卜:性微凉,味甘,归肺、脾经,能健脾和中,滋肝明目。
  • 土豆: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能和胃健中,解毒消肿。
  • 莲藕:性平,味甘,归心、脾、胃经,能清热生津,散瘀止血。
  •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胃、肾经,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 芋头:性平,味甘、辛,归肠、胃经,能健脾补虚、补益肝肾、散结解毒、润肠通便。
  • 莴苣:性凉,味甘,归胃、大肠经,能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清热利尿。

肉类

  • 鸡肉:在中医的观念里,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就营养来说,鸡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富含磷、铁、铜和锌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合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来吃。
  • 牛肉: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功效。牛肉的肌氨酸含量比其它任何食品都高,还富含铁、锌、镁等微量元素,因此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腰膝酸软的人都特别适合吃牛肉。
  • 羊肉:羊肉有温补气血、祛寒暖肾、益气补虚的功效。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含量还比其他肉类要高,而且肉质细腻,容易消化,适合脾胃虚弱,经常腹部冷痛、手脚冰凉的人食用。
  • 鲫鱼:冬季的鲫鱼肉肥籽多,味尤鲜美。中医认为,鲫鱼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利水滋肾等功效,冬季用它滋补不易上火。对于产后女性来说,食用鲫鱼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帮助产妇尽快排出恶露,兼有催奶功效。
  • 生蚝:冬至到清明,蚝肉味道鲜美,有补益五脏、滋阴养血、润泽肌肤的功效。生蚝为海产品,咸味入肾,故其还具有一定补肾精肾阴的功效。

水果类

  • 苹果:冬天吃苹果是润燥的好方法。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健脾、养心益气等功效,能促进胃肠蠕动,调理肠胃,治便秘助消化,还能预防胆结石。
  • :梨有止咳的功效,非常适合冬季吃。其水分充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帮助器官排毒、净化,还能软化血管,促使血液将更多的钙质运送到骨骼。
  • 荸荠:荸荠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誉。冬至到小寒,是荸荠糖分含量最高的时候。中医认为,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泻内火的功效。
03

生活习惯:调适有度

起居调适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最好十点半之前就能上床睡觉,亥时(21—23点)上床,子时(23点—次日1点)深睡,如此阳气入阴,与一阳相合,睡眠质量更佳。早上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此时阳气逐渐强盛,能避免寒气伤阳。

另外,在睡前醒后可以常搓手,通过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以疏通经络,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感冒。搓手是以双手抱拳,双手从虎口接合,两手捏紧,再移动双手转动,使其在转动中互相摩擦。

保暖防寒

冬季严寒,出行最要注意保暖,以防生病。头为诸阳之会,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外出时建议佩戴帽子,进入室内后再摘掉,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对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是很有帮助的。“寒从足下生”,脚离心脏最远,且皮下脂肪较薄,容易受寒,可在睡前予温水泡脚,助血液运行。

饮食调养

冬天适合多吃根茎、豆类、坚果等食物,这些食物与冬气相合。如山药所食部分即为其根茎,属于薯类,薯类得土气最厚,故能补益脾胃。又山药色白,津足而黏稠,故能润肺、补肾、填精。但多食易生热生痰,午后可适当配伍消痰凉膈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煮水等。

少食干硬滋腻,饭后散步摩腹。冬天昼短夜长,晚上人的新陈代谢也较为缓慢,此时消化食物也会变慢,入睡之后更慢。若多食干硬滋腻的食物,不易消化从而造成积食,进一步则生湿生热,可在晚饭后慢走百步。同时双手搓热后轻揉腹部,起到消食健脾之功,还可适当改善便秘、腹胀等症状。

运动调适

建议民众尤其是老年人,顺应自然节律,待日出后再起床活动,避免清晨寒冷刺激导致的血压波动。同时,选择气温相对温和的时段进行适量运动,如上午9-10点或下午3-5点,避免过度运动耗伤阳气。

04

中医调理:内外兼修

中成药调理

  1. 附子理中丸:由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2. 良附丸:主要成分是高良姜和香附,能温胃理气、止痛,适合寒凝气滞导致的胃痛、吐酸水等症状。

  3. 温胃舒颗粒:含有附子、黄芪、白术等药材,可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或受凉后出现的胃脘冷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用药物如小建中片、黄芪建中丸、人参健脾丸等,它们通过补气、温中等方式改善脾胃功能。

中医保健方法

  1. 搓后腰,养肾气: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有一对穴位:腰眼穴。用手掌搓腰眼可疏通经脉、强壮腰骨,并可固肾填精、延年益寿。

  2. 按摩耳,畅气血:“肾开窍于耳”,冬至后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流畅。具体操作如下:

  • 拉耳垂: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其揉捏、搓热,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发热发烫为度;
  • 提耳尖: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度提拉耳尖,提拉的同时将拇指、食指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后向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度。
  1. 常动脚,补脾肾
  • 互搓脚:足部有脾经及肾经穴位分布,双脚心合并,脚内侧来回地搓,使其发热,可刺激脾肾经,起到温补脾肾阳气之效;
  • 碰脚跟:脚跟为肾经分布,双腿打开,两足微微分开,两足跟来回相碰,刺激肾经;
  • 碰脚掌:脚掌为脾经分布,脚跟对往,前脚掌稍抬起后用其内侧碰对侧脚掌,养护脾经;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以上操作兼顾脾肾,可在睡前操作,不拘泥于时长,重在坚持。

  1. 晒太阳:补充阳气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即为晒太阳,最有效补阳的方式即为晒背部,因背部是督脉循行所在,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中午阳光充足,可找一处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使得全身温暖舒适,利于身体健康。

  2. 膏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时节,冬季进补尤以膏方为佳。对于日常饮食起居调护后仍觉不适者,或者年迈体弱之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等,可选择在冬季进补膏方,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虚损或提升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功效,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

  3. 天灸: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药理作用。具有无烟、无火、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此法更适用于中医辨证属寒证、气虚证、阳虚证者。如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体虚易感冒者;如消化系统疾病:久泻、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者;其他如虚劳症、痹症(各种类型关节炎)、痛经、月经不调等。对于普通人群,冬至后的三九天贴药也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至养生,重在平衡与适度,通过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及传统疗法的辅助。眼下正是冬病冬治最适合的时节,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养生建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