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热纪录再被刷新:厄尔尼诺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危机
地球最热纪录再被刷新:厄尔尼诺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危机
2025年7月22日,地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15℃。这一数据由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C3S)发布,打破了前一天(7月21日)创下的17.09℃的纪录,也超过了2023年7月6日的17.08℃的先前纪录。
这一极端高温事件并非偶然,而是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延续。自2023年7月3日以来,已有58天超过了2016年8月13日创下的16.8℃的历史最高纪录。2024年更是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5.10℃,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6℃,首次突破了1.5℃的临界点。
厄尔尼诺现象与全球变暖的双重影响
这一极端高温事件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2023-2024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5次之一,虽然目前厄尔尼诺现象已转为中性状态,但其影响仍在持续。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主任卡洛·布翁滕波表示:“我们现在有了新的纪录,它的值足够大,证明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创下的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未来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模式),其短期降温效应也不足以抵消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指出:“受2023年至2024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4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即使此次预测的拉尼娜现象真的出现,其短期降温效应也不足以抵消大气中创纪录的温室气体带来的变暖效应。”
极端高温的影响
极端高温对全球造成了广泛影响。在欧洲,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在2024年夏季遭遇持续高温,一些地区气温屡创新高。希腊遭遇了约9500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近4.45万公顷。在美国,死谷国家公园的气温高达53.3℃,导致一名游客死亡。在日本,一周内有9105人因中暑被送往医院,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在中国,2025年7月期间,35℃及以上的高温覆盖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多地连续高温日数超过20天,5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历史极值。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指出:“随着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
未来气候趋势
专家预测,未来极端天气事件将更加频繁和严重。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表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呈现发生更频繁、影响更广泛、极端性更凸显的趋势。具体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类似2022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将变为8年一遇;西北东部及黄淮流域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加幅度将超过10%;长江以南地区的极端干旱事件也将增加。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专家呼吁全球社会必须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危机。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警示的:“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