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从“百年煤城”到“北方锂电之都”的绿色蝶变
枣庄:从“百年煤城”到“北方锂电之都”的绿色蝶变
“北方锂电之都”——这是山东省枣庄市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新名片。这座曾经因煤而兴的百年工业城市,如今正以锂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展现着绿色转型的新气象。
从“煤城”到“锂都”的华丽转身
枣庄,这座因煤而建的城市,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然而,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的增大,枣庄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之路。2003年,枣庄便开始探索锂电池产业,是全国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经过近20年的持续努力,枣庄已成功打造出一条完整的锂电产业链,涵盖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制造及拆解回收等多个环节。
完整产业链:枣庄锂电产业的核心优势
截至2023年,枣庄已拥有120家锂电企业,形成了年产15万吨正极材料、4万吨负极材料、16亿平方米隔膜、13万吨电解液、27.6GWh电芯的生产能力。这些数字背后,是枣庄锂电产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政策引领:打造锂电产业发展的“枣庄模式”
枣庄市出台了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枣庄还成立了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锂电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了锂电产业联盟,开通了中国北方锂电网,成立了国家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支持锂电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创新驱动:技术突破助力产业腾飞
在技术创新方面,枣庄企业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例如,中材锂膜自主设计研发的“湿法双向拉伸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金晶玻璃生产的TCO镀膜玻璃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区域协同:打造锂电产业生态圈
枣庄锂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协同的助力。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枣庄积极融入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山东省高度重视并支持枣庄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一揽子政策措施向枣庄倾斜,尤其是去年7月印发的《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枣庄‘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
未来展望:打造3000亿级产业集群
枣庄市已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锂电产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枣庄将继续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招引铜铝箔、导电剂等补链项目,进一步延伸壮大锂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链条。
比较优势:枣庄凭什么成为“北方锂电之都”?
与广东、四川等锂电产业大省相比,枣庄在产业链完整性、政策支持力度和区域协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枣庄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还具备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强大的区域协同能力。同时,山东省对枣庄锂电产业的大力支持,也为枣庄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从“百年煤城”到“北方锂电之都”,枣庄的转型之路展现了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枣庄必将在全球锂电产业版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