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期间,顺丰如何用科技加速包裹送达?
双11期间,顺丰如何用科技加速包裹送达?
2024年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销售额再创新高,全网销售总额达14418亿元,单日快递量更是突破7.01亿件。面对如此庞大的物流压力,顺丰凭借其在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科技赋能,双11配送效率大幅提升
为应对双11期间的物流高峰,顺丰采取了一系列科技化应对措施。首先是在线路规划方面,顺丰新增了近2000条干支线路,特别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电商热点区域加大了路线密度。航空运力方面,顺丰整合了近百架全货机资源,并在双11期间新开通多条航线。值得一提的是,顺丰充分利用了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枢纽优势,目前该机场已开通44条国内航线和13条国际航线,大大提升了跨境物流效率。
在末端配送环节,顺丰投入了超过800台无人车,覆盖苏州、杭州等多个电商热点城市。这些无人车主要用于封闭园区内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楼宇最后100米配送以及网点间的线路运输。通过无人车运输配送,不仅可以节省接驳成本,更能为快递员减少往返次数,提升派送效率。
无人机配送也是顺丰双11物流方案的一大亮点。在深圳地区,顺丰丰翼无人机增加了30%的无人机和人员投入,并通过跨城低空物流网络将深圳同城快件与东莞、珠海、中山等地的快件进行空中转运,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智能化运营,打造高效物流网络
顺丰的科技实力不仅体现在硬件投入上,更体现在其智能化运营能力上。2025年1月,国际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学会(INFORMS)揭晓了2025年弗兰兹·厄德曼奖(Franz Edelman Award)最终入围名单,顺丰凭借“物流网络规划智能解决方案”项目成功入围,成为本年度唯一代表中国的决赛选手。
这一智能解决方案主要聚焦于顺丰超大规模的网络规划问题。顺丰组建了专门的运筹专家团队,将这一复杂问题拆分为航空网络、陆运网络和同城网络三个重要环节。其中,航空网络规划模型能在一小时内从上亿个组合方案中决策出最佳方案;陆运网络规划则通过先进的运筹算法模型,解决车辆线路、分配及货物运输路线问题;同城网络则针对城市区域的特殊性,设计了更细颗粒度的协调算法,保证时效的同时为问题的特殊性适当放宽规划的余地。
未来展望:无人化配送引领物流革命
在无人机配送领域,顺丰已走在行业前列。以无锡为例,顺丰已在该市开通独立航线,每周7天、每天4个班次运营,航线长度1.87公里,飞行时间仅需2.5分钟。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无人机配送时间缩短了近70%,运输成本也降低了30%。截至2023年12月,顺丰物流无人机已在全国范围内运营超过80万架次,实现了100%的安全运营。
在无人车方面,青岛顺丰已率先投入200多辆无人车进行常态化运营。这些无人车由新石器公司制造,采用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最大载货容积达3个立方,载重可达500公斤,设计时速60公里,满电续航100公里。每辆车每天可完成4-6趟投递任务,配送快递量可达600-1000件。据统计,使用无人车后,接驳时效大幅提升,成本降低60%。
随着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科技已成为提升物流效率的关键驱动力。顺丰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不仅有效应对了双11期间的物流挑战,更为整个物流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随着无人化配送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物流效率将迎来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