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2型糖尿病防控新动向
健康中国行动:2型糖尿病防控新动向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我国在糖尿病防控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30年的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旨在降低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和伤残,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糖尿病防治刻不容缓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球首位,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工作,将糖尿病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糖尿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工作目标。
明确目标,精准施策
《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工作需达到的具体目标:
- 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
- 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
- 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 糖尿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基本实现
- 防治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糖尿病早死率持续下降
- 糖尿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从9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
- 加强危险因素控制,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 开展糖尿病防治全民教育
-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 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
- 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糖尿病健康促进
- 强化糖尿病防治体系,夯实医防融合工作机制
- 推动糖尿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 强化糖尿病医防融合工作机制
- 推动分级诊疗
- 实施糖尿病筛查和健康干预,强化筛查长效机制
- 加大糖尿病筛查和干预管理力度
- 优化糖尿病筛查管理模式
- 加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和干预管理
- 提升糖尿病诊疗能力,优化诊疗模式
- 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
- 完善诊疗质控体系
- 优化诊疗模式
- 规范糖尿病健康管理,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 规范糖尿病健康管理
- 加强“三高共管”
- 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能力
- 推广健康管理新技术
- 加强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 提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能力
- 强化糖尿病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
- 开展糖尿病综合监测,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 加强糖尿病防治综合监测
- 提高监测效率和质量
- 加强有关疾病负担评估
- 实施综合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 采取综合医疗保障措施
- 提高糖尿病药物供应保障水平
- 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 加强糖尿病防治研究和协同网络建设
- 集中力量加快科研攻关
- 加强糖尿病防治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创新机制,中西医结合
《实施方案》特别强调了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快构建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网络,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形成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分级管理和诊疗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建设,鼓励开设糖尿病专病门诊,发挥国家、省级、市级中医内分泌优势专科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中医内分泌专科集群。
同时,要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梳理中医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纳入糖尿病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内容。综合运用现代诊疗技术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等检测方法,早期发现高危人群,推广应用糖尿病前期治未病干预指南。
多方联动,共建共享
为保障各项目标的实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提高认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糖尿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将糖尿病防治与健康中国各专项行动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加强动态评估,对防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广泛宣传和推广。
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糖尿病防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30年,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必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